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9小题)

1、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 . 大爆炸宇宙论 B . 大陆漂移学说 C . 海底扩张学说 D . 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A . 印度洋板块 B . 大西洋板块 C . 太平洋板块 D . 北冰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
A . 海沟 B . 岛弧 C . 巨大裂谷 D . 巨大山脉
4、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 . 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 . 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 . 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5、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 . 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 .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 . 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 . 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6、下列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 香港的填海造陆 B . 台湾海峡海底地层中有煤炭矿藏 C . 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D .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7、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
A . 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 B . 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C . 调査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古地层相吻合 D .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在不断地、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8、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 .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 .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 .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 . 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9、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二、中档题(共10小题)

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 . 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 . 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2、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
A . 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B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 . 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3、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 . “大陆漂移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 D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4、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六大板块中,唯一不与亚欧板块相接触的是南极洲板块 B . 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全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 C .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西洋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将减小 D .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5、有人预测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
A . 当地火山和地震的活动造成的 B . 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红海拓展 C . 冰川融化,地震活动造成的 D .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继续张裂作用
6、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
A .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 .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 .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陆边缘,地壳稳定 D .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洋的沿岸地带,地壳活跃
7、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B . 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联合而成 C .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D .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活跃
8、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 . 地壳的凹陷 B . 板块的挤压 C . 板块的碰撞 D . 板块的张裂
9、有关火山、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B . 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 C . 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 . 火山、地震总是同时发生的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