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
A . 进行呼吸
B . 进行运动
C . 生长和繁殖
D .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如图所示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 甲→乙→丙→丁
B . 甲→乙→丁→丙
C . 丙→丁→乙→甲
D . 丁→丙→乙→甲
3、在草原上,人们为了保护鹿,大量捕杀狼.随之鹿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4、为了食用“野味”,人们大肆捕杀猫头鹰和蛇,致使该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一事实说明了()
A . 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B .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C .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D .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5、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调节能力相对较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特点是()
A .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B .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 .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D .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变异.
A . ①②
B . ③①
C . ③④
D . ③②
7、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
A . 左上方
B . 左下方
C . 右上方
D . 右下方
8、在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属于变量的是( )
A . 温度
B . 湿度
C . 光照
D . 土壤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 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植物草
C .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 . 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有关西山森林公园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情况 ( )
A . 调查法
B . 观察法
C . 实验法
D . 模拟法
11、调查一块草地上的密度,最好采取哪种调查方法( )
A . 一株不漏的数草的株数
B . 划格后逐格计算累计
C . 大体估计
D . 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12、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1、2、3、5、8归为一类,而将4、6、7三种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它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
A .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 . 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 . 按照生物的数量
D . 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1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 )
A .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B . 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C . 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并及时做记录
D . 观察时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同别人交流
14、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 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 .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
15、自然界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它们依赖于环境,对环境又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采集田七、人参等要到森林深处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受阳光的影响
B . 蛇等变温动物到了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
C .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从生态学角度看,诗词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黄山上的松树
B . 巢湖及湖里的全部生物
C . 长江中的中华鲟
D . 淮河内的全部生物
17、下列能正确反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是( )
A . 草←兔←鹰
B . 鹿→狼→豹
C . 藻类→螺蛳→青鱼
D . 土壤→细菌→藻类→鱼
18、小红在观察油菜花叶片临时装片用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的四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叶肉细胞体积较大,则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 甲和丁
B . 乙和丁
C . 甲和丙
D . 乙和丙[
1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关于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视野变亮
B . 乙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比甲视野所用镜头的放大倍数大
C . 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只需转动粗准焦螺旋
D . 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需要先把装片向右移动
20、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
B . 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以换用大光圈
C .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D . 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二、填空题 (共4小题)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 。
(2)“红杏出墙”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3)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性。
(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
(2)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鹰。如果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 最多的生物是 。
(4)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其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二者还存在 关系。
(5)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人类大量的捕食蛇和鹰,则兔子和老鼠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 ,最后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3、技能熟练,科学探究 :
(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请填序号)。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C.观察
D.放置玻片标本
E.整理实验台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C.观察
D.放置玻片标本
E.整理实验台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如图1中的⑦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将装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为了能看到小鱼尾鳍内的血管,首先调节显微镜的 (请填序号)。
(4)如图2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4)
A . 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 . 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 . 像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 .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5)实验结束后,若发现物镜或目镜不干净时,要用 把镜头擦干净。
4、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表达完整。
(1)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共放10只鼠妇,静置两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然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记录统计结果。该实验的变量是 ,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 。
(4)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应该选择( )
A、否定原来的假设,直接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实验方案重做几次,检验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结合自己的实验过程,该实验得出的结论 。
(5)用10只鼠妇实验而不只用1只鼠妇实验的原因是为了 ;统计10次而不只是统计1次,多人实验时还应计算平均值,其原因都是为了 。图中的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
(6)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鼠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