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四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 .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1.5m之间 B . 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C . 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D . 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AB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 . 小球在BC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 . 小球在CD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 . 小球在DE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3、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 路程跟时间、速度均成正比 D . 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5、如图所示三幅图画,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 . 猎豹最小 B . 旗鱼最小 C . 褐海燕最小 D . 三者一样大
6、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马上就听不到发声了,是因为(   )
A . 手吸收了声音 B . 手太用力了 C . 手使音叉停止了振动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

A . 甲图和丙图 B . 甲图和丁图 C . 乙图和丙图 D . 乙图和丁图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不能在墙壁中传播 B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C .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 . 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 .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 .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如图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 B . 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C . 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1.47m/s。 D . 小车到D点时的平均速度小于到E点时的平均速度。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2、单位换算:

5m/s=      km/h

108km/h=      m/s.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其表示的意义是:      
4、一位骑自行车的同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这位同学相对于地面来说是      的;相对于自行车来说是      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6、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芦台32km表示      ,司机最快要      h到达芦台,

7、如果说理论是物理的国王,那实验就是物理的王后;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很多.例如

      

      

③改进测量方法等.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秒表所示时间为      s 。

2、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两个错误之处: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AC上的平均速度为V1 ,路程SAB上的平均速度为V2 ,路程SBC上的平均速度为V3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4、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      (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      (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      有关。
(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      (选“能”或“不能”)弹开。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宽度L2

C.笔杆上铜丝绕圈总宽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铜丝的直径表达式d=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一个人站立用手枪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人的手臂长不计,求子弹从离开枪口到达靶子的平均速度.(当时温度为15℃)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南省平顶山市四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