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5 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7小题)

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 . 沥青 B . C . 松香 D . 石蜡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 湿衣服晾干 B . 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 C . 树叶上的露珠 D . 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 . 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 . 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 . 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4、夏天用同样多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冷却饮料,结果是(  )
A .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 . 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饮料瓶容易接触 C .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要吸热 D . 两者效果相同
5、“滴水成冰”是      现象。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温度普遍上升,即全球变暖。因为气温变暖,南北极地的冰会      ,从而导致海水量增大,引起海平面上升,许多沿海地区将渐渐被水淹没。
6、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的道理;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      的道理。
7、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      ,温度      ;钨的熔点是3 410 ℃,它的凝固点是      ℃。

二、中档题(共6小题)

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 .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分钟 D .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 .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 都没结冰 C . 都已结冰 D .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3、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59

A . 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 .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 . 在-265 ℃时氮气是固态 D . -40 ℃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4、如图所示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      时要      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 ℃,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铜柱内的温度为      ℃。


5、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该物质会由于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      (填“放”或“吸”)热,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6、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7分钟处于      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________(填“A”或“B”)。 (3)
A . 寻找普遍规律 B . 减小实验误差

三、拓展题(共1小题)

1、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      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4.5 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