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种群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 . 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C .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 .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2、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 . 种群密度
B . 性别比例
C . 出生率
D . 年龄组成
3、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 )
A . 死亡率降低
B . 出生率高
C . 牛群基数大
D . 雌牛比例大
4、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随机取样
B . 样方面积为1m2
C . 样本数量足够大
D . 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5、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 . 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 .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 . 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 . 种群,一条鲤鱼
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 . ①③⑤
B . ②④
C . ②④⑤
D . ③⑤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 .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 .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8、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图示:
)

A .
B .
C .
D .




9、下列有关小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B . 可用样方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 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1/2K值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D . 一定范围内的不同的小动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10、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A . 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B . 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 . 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
D .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1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
A . 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 . 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 . 标志物脱落
D . 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1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 . 种群密度
B .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 迁入率和迁出率
D . 种群的增长率
13、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B . 春运期间武汉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①②
C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D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 ,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 .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1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A . 50只
B . 200只
C . 400只
D . 100只
17、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 . 一条江中的全部鱼
B . 一座山中的全部树
C . 一个公园中的全部植物
D .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螂鱼
18、下图是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A . a>b
B . a<b
C . a=b
D . a≈b
19、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 )
①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 ②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
③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 ④改变子代种群的空间特征
A . ①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20、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 .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 .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 . 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 型的种群。
(2)此种群中, 个体少, 个体多。
(3)据统计,这与我国某阶段的年龄组成大体相似,预测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 应该是我国该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
2、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 型。第 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 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 。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计算公式是N∶[a]=
[b]∶[c])。
A . 30
B . 32
C . 64
D .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分别是( )
A .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也是第一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鼠为( )
A . a×8n-1
B . a×8n+1
C . a×8n
D . a×8n-2
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 小时。
5、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图,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
A ;B 。C
(2)种群C的密度会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 (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 (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 (填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