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 . 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 .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 .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 .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 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 .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 . 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4、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 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 . 第 25min 后,晶体开始熔化
C . 温度达到 80℃时,晶体开始熔化
D . 温度达到 50℃时,晶体开始熔化
5、在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
A . 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 .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6、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冰”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
湿衣服上出现冰柱
B .
窗玻璃上的冰花
C .
春天冰雪消融
D .
干冰自然变小




7、小晨同学去济南卧虎山滑雪场滑雪时,发现了一台“人工造雪机”。机器将水吸入后,喷出大量微小颗粒,在地面积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关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固
8、为了使冬天路面上的积雪很快熔化,常会在积雪上洒盐,这是因为( )
A .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
B . 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
C . 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D . 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9、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 )
A . 是非晶体
B . 熔化过程用时8min
C . 第10 min时处于固态
D . 熔化过程内能不变
10、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先熔化,后凝固
D . 先凝固,后熔化
11、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 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 . 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 .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 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12、下列表示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用上了电冰箱。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这是 现象,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 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包含的物态变化的是 ,该物态变化要 热量。
3、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比较0~5min和15~20min两段时间内,冰比水温度升高得多,原因是 。
4、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态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三种固体都是 (晶体/非晶体),这三种物质中, 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而两者相比, 物质要少些。
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 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该材料凝固的是 。
6、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凝固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状态;在EF段,锡处于 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的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锡的凝固用了 min,它的凝固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