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氦气
D . 水蒸气
2、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以下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
A . 雨后彩虹
B . 彩色图画
C . 夜晚霓虹灯
D . 节日焰火
3、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 . 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 . 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5、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 . 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 . 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 . 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 . 氮气
B . 焦炭
C . 硫黄
D . 天然气
7、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 . 氮气
B . 焦炭
C . 硫黄
D . 天然气
8、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制作石器
B . 烧制陶瓷
C . 粮食酿酒
D . 使用火药
9、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5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 .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 .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 .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 . 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10、邵阳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 在甲骨上刻字
B . 用泥土筑城墙
C . 磨制玉石饰品
D . 冶炼青铜
1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颜色、状态
B . 熔点、沸点
C . 助燃性、可燃性
D . 密度、硬度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
B . 酒精燃烧
C . 铁丝弯曲
D . 西瓜榨汁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 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 .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 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B . 将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回家
C . 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入试管
D . 用嘴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
1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C . 加热液体
D . 固体药品的取用




16、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取少量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称取氯化钠




17、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房屋倒塌
C . 森林失火
D . 树枝折断
1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B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 . 液态氧为淡蓝色液体
19、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矿泉水
B . 空气
C . 氯酸钾
D . 氯化铜溶液
20、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发出红光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D .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21、2016年9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站。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水
2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 氧气化学性质很稳定
D .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23、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1/5
B .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 . 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 . 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 .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 .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供给呼吸
2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的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 . 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6、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 . 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B . 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 . 将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D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氢气 | 可燃性 | 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
|
|
|
|
|
|
2、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洒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滴管架上 ;
(3)倒液体时,细口瓶口紧挨试管口部 。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3、现有如下仪器:用字母回答:
(1)在高锰酸钾制氧气中用到的金属仪器是 ;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
(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4、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5、用下列常见物质填空: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稀有气体 E、二氧化碳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2)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3)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 ;
(4)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
(2)制取并收集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 ,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室制取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于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1)仪器e的名称是 ;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制取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 ,装入药品前试管口部应塞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反应结束,撤装置时应该先 ,后 ;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吸入20m3的空气,求这些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千克?(ρ氧气=1.43克/升)(温馨提示:1米3=1000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