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48小题)
1、关于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 . 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
C . 有时用肺呼吸,有时用皮肤呼吸
D . 变态发育
2、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 . 气门
B . 气管
C . 肺
D . 鳃
4、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 )
A . 无法呼吸
B . 饥饿
C . 惊吓
D . 水质有问题
5、在人体四肢中,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 )
A . 肌肉
B . 骨头
C . 关节
D . 皮肤
6、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 . 用于观赏
C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 维持生态平衡
7、哺乳动物的下列特点与鸟类明显不同的是( )
A . 体腔内有膈
B . 用肺呼吸
C . 心脏四腔
D . 体温恒定
8、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 . ②①③
B . ②③①
C . ①②③
D . ③①②
9、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 .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B . 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 . 有的群体还有等级制度
D . 以上三项都是
10、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换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A . 动力作用
B . 杠杆作用
C . 支点作用
D . 调节作用
11、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 . 由肛门排出
B . 由口排出
C . 由胞肛排出
D . 由细胞排出
12、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
A . 蛇、蚯蚓
B . 河蚌、鲫鱼
C . 鲸鱼、乌龟
D . 青蛙、蚯蚓
13、儒艮之所以被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如同人类哺乳时的情形.由此可知,“美人鱼”属于下列脊椎动物类群中的( )
A . 鱼类
B . 两栖类
C . 爬行类
D . 哺乳类
1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B .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 .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 . 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5、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
B . 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 . 蟋蟀体表有外骨骼,适于干旱的陆地生活
D . 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16、兔的下列特点中,与食草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②体腔内有膈 ③消化管长,盲肠特别发达 ④胎生、哺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7、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骨骼肌受到刺激后都能收缩
B . 在体内,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 . 骨骼肌的两端分别固着在同一骨上
D . 一块骨骼肌至少跨过一个关节
18、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 .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 . 是雌性
D .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19、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特点与鸟类飞行无关的是( )
A . 身体呈流线型
B . 前肢变成翼
C . 体内有气囊
D . 具有坚硬的角质喙
20、关节的结构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的是( )
A . 关节囊
B . 关节窝
C . 关节软骨
D . 关节头
21、下列对蚯蚓外部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 . 体表干燥,粗糙
C . 身体腹面有刚毛
D . 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22、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
A . 扇贝
B . 海月水母
C . 田螺
D . 乌贼
23、人体运动系统组成不包括 ( )
A . 骨
B . 关节
C . 神经
D . 肌肉
24、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一项是 ( )
A . 蜜蜂的群体
B . 蚂蚁的群体
C . 老虎的群体
D . 绵羊的群体
25、动物行为多种多样,从获得途径来看,可分为 ( )
A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 取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C . 繁殖行为和迁徙行为
D . 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26、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相比,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 .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 .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 .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D .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27、下列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B .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C .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D .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28、有一类动物具有“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特征下列哪一组动物具有此特征( )
A . 马、鸡、蛇
B . 扬子鳄、蜥蜴、甲鱼
C . 鲸鱼、娃娃鱼、鲤鱼
D . 蝗虫、河蚌、蜗牛
29、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植物( )
A . 进行呼吸作用
B . 进行光合作用
C . 躲避不良环境
D . 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30、鱼在水中游泳,主要依靠什么结构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 )
A . 胸鳍和腹鳍
B . 尾部和躯干部
C . 尾鳍
D . 所有鳍
31、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市重要的养殖鱼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四种鱼都是淡水鱼类
B . 体表覆盖鳞片,用鳍游泳
C . 靠鳃呼吸,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 . 肌肉发达,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
32、下列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搭配正确的是( )
①蜥蜴﹣肺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④
33、雨后常见到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 )
A . 雨后土壤中水多氧少,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 . 蚯蚓爬出地面交配产卵
C . 雨后土壤中食物不足,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D . 雨后土壤中压力加大,蚯蚓无法运动
34、下列关于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
B . 幼虫在纹沼螺体内繁殖,并进一步发育
C . 虫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
D . 幼虫从体内逸出,钻入人体发育成成虫
35、下面哪一组是鸟特有的特征( )
①体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飞行
A . ①②⑤
B . ②⑤⑥
C . ①③⑥
D . ②③④
36、“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下列与其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身体呈流线形,体表被覆羽毛
B . 前肢变成了翼,有发达的胸肌
C . 食量大,直肠短,可随时排便
D . 具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37、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 . 肺和气囊、鳃
B . 肺和气囊、肺
C . 肺、鳃
D . 肺、肺
38、在无脊椎动物中,能飞行的是( )
A . 蝙蝠
B . 鸟类
C . 昆虫
D . 鸟类和昆虫
39、“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在空中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 )
A . 背部肌肉
B . 两翼肌肉
C . 腹肌
D . 胸肌
40、家鸽两翼上下煽动一次,空气经过肺和进入气囊的次数分别是( )
A . 两次、一次
B . 一次、两次
C . 一次、一次
D . 两次、两次
41、家兔的运动能力比蚯蚓的强,原因是家兔比蚯蚓多了( )
A . 骨
B . 骨、关节
C . 骨、关节、肌肉
D . 肌肉
42、在猪的关节中,能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的是( )
A . 关节面
B . 关节囊
C . 关节腔
D . 关节软骨
4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有利于( )
A . 找到食物
B . 找到配偶
C . 躲避敌害
D . 适应复杂的环境
44、常用来作为监测土壤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动物是( )
A . 蚯蚓
B . 鲤鱼
C . 燕子
D . 蛇
45、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 )
A . 蜜蜂跳舞
B . 蜘蛛结网
C . 母鸡孵卵
D . 小狗算加法
46、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着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子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
B . 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C . 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
D . 以上三项说法都对
47、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A . 宇航服
B . 蛙泳
C . 薄壳建筑
D . 雷达
48、科学家受长颈鹿血液运输原理的启示,设计出适于在太空中使用的宇航服.该生物技术属于( )
A . 转基因技术
B . 生物反应器
C . 发酵技术
D . 仿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