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清溪晨光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8小题)
1、酵母菌比乳酸菌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 )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成形细胞核
D . 遗传物质
2、爬行动物是指( )
A . 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 . 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上产卵,卵外有坚韧卵壳的一类脊椎动物
C . 体表有鳞片或硬壳的动物
D . 四肢短小,行动缓慢的动物
3、下列是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 青霉有绿色的芽孢
B . 酵母菌能进行出芽生殖
C . 青霉有白色的直立菌丝
D . 酵母菌有明显的液泡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青蛙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A . 人类大量的捕杀
B . 栖息地遭到破环
C . 青蛙天敌的大量捕食
D . 水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5、家鸽和蚯蚓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为( )
A . 奔跑、蠕动
B . 飞行、攀缘
C . 飞行、蠕动
D . 跳跃、爬行
6、图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
A . 球菌、杆菌、螺旋菌
B . 球菌、螺旋菌、杆菌
C . 螺旋菌、杆菌、球菌
D . 杆菌、球菌、螺旋菌
7、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换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A . 动力作用
B . 杠杆作用
C . 支点作用
D . 调节作用
8、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9、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10、下列几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 . 猫头鹰、扬子鳄、鲸
B . 家兔、丹顶鹤、猎豹
C . 白熊、蛇、袋鼠
D . 金丝猴、沙蚕、大熊猫
11、带鱼、牛、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 )
A . 鳃,肺,体壁,气管
B . 体壁,气管,肺,鳃
C . 鳃,肺,气管,体壁
D . 体壁,肺,鳃,气管
12、带鱼、牛、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 )
A . 鳃,肺,体壁,气管
B . 体壁,气管,肺,鳃
C . 鳃,肺,气管,体壁
D . 体壁,肺,鳃,气管
13、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 身体呈辐射对称
B . 体表有刺细胞
C . 有口无肛门
D . 背腹扁平
14、在荔枝开花的季节,果农放养了许多蜜蜂.此举除了采集蜂蜜之外,对荔枝的意义是( )
A . 促进开花
B . 帮助传粉
C . 消灭病虫害
D . 促进果实成熟
15、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都具有贝壳
B .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C . 柔软的体表有外套膜
D . 运动器官是足
16、蝗虫身体表面坚硬的部分是( )
A . 外壳
B . 角质鳞
C . 盔甲
D . 外骨骼
17、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护士在给婴儿打针时,婴儿会哭
B . 蜘蛛会结网捕虫
C . 黄鼬遇敌害释放臭气
D . 幼猩猩用沾水的树枝钓洞中的白蚁吃
18、“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在空中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 )
A . 背部肌肉
B . 两翼肌肉
C . 腹肌
D . 胸肌
19、我们常说的“四大家鱼”是指( )
A . 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 . 带鱼、草鱼、鲤鱼、中华鲟
C . 鲤鱼、鲫鱼、鲢鱼、金鱼
D .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20、生物防治的优点是( )
A . 见效快
B .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 专一性强
D . 控制害虫持久
21、生物界中,形态结构为单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的一类生物是( )
A . 细菌
B . 酵母菌
C . 病毒
D . 变形虫
22、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有利于( )
A . 利用皮肤呼吸
B . 自由运动
C . 适应陆地干燥气候
D . 适应水中生活
23、下列现象和典故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老马识途
C . 杯弓蛇影
D . 孔雀开屏
24、若在蚂蚁取食经过的路上铺一层白纸,过后将白纸拿掉,发生的现象是( )
A . 蚂蚁会死掉
B . 蚂蚁顺利找到食物
C . 蚂蚁不能顺利返回巢穴
D . 蚂蚁仍能顺利顺利返回巢穴
25、下列动物中有犬齿的是( )
A . 羊
B . 马
C . 牛
D . 狼
26、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
A . 内胚层和外胚层
B . 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C . 三层细胞
D . 一层细胞
27、下列动物中,哪个是线形动物?( )
A . 水螅
B . 涡虫
C . 蚯蚓
D . 蛔虫
28、鱼在水中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地张开和关闭,其生理意义是( )
A . 更换体内水分
B . 完成呼吸过程
C . 排出体内废物
D . 摄入水中的食物
29、适于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是( )
A . 蝙蝠
B . 海马
C . 家鸭
D . 蓝鲸
30、下列关于菌落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形成的菌落都没有明显的颜色
B . 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C . 真菌的菌落一定比细菌菌落大
D . 菌落是各种细菌或真菌聚集而成的集合体
31、下列材料在培养基的制作中起到凝固作用的是( )
A . 琼脂
B . 牛肉汁
C . 白糖
D . 土壤浸出液
32、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 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
B . 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的许多种昆虫
C . 草、昆虫、青蛙、鹰形成一条食物链
D . 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
33、下列组合中全部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
A . 灵芝、香菇、酵母菌
B . 乳酸杆菌、酵母菌、猴头菌
C . 木耳、霉菌、螺旋菌
D . 枯草杆菌、醋酸杆菌、肺炎双球菌
34、根据响尾蛇能利用红外线追踪热源物体的原理,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这种技术属于( )
A . 转基因
B . 克隆
C . 仿生
D . 生物反应器
35、在生物圈中最广泛分布的生物是( )
A . 动物
B . 植物
C . 细菌和真菌
D . A和B
36、将少量细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 )
A . 接种
B . 嫁接
C . 组织培养
D . 灭菌
37、人体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下列有关该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B . 完成一个动作需两组肌肉参与
C . 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
D . 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8、下列哪个条件不是细菌和真菌生长必须的( )
A . 水分
B . 氧气
C . 有机物
D . 温度
39、有关动物的“语言”的正确叙述是( )
A . 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信息
B . 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 . 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气味等信息
D . 动物的各种行为
40、当你夹起鸡腿往嘴巴吃的动作,收缩的肌肉是( )
A .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 . 腓肠肌
C . 肱二头肌
D . 肱三头肌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从图形、数据中提取各种“信息”,对同学们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都相当重要.你能够从图中提取出哪些“信息”呢?让我们来试试看,从图中可以看出:
(1)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①是 ,②是 .
(2)图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 .
(3)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2、如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存在.
(1)A、B都属于菌类,A在细胞结构上与B最主要的区别是 .
(2)C属于植物,因为其细胞结构中有 ,所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
(3)D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三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4)B,C,D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的,都有 .
3、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B瓶内都装有肉汤,图甲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新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乙),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由于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使其变质.
(2)A瓶煮沸的目的是 ,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3)鹅颈烧瓶试验是否需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结论? (是/否)原因是 。
(4)设计这个实验的巴斯德是法国科学家,他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还发现了 和 被人们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