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9课《清明节的由来》课时练习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根据课文《清明节的由来》,正确的说法是(    )。

A . 随臣介子推割肉给重耳煮汤喝,是想重耳日后封他做个大官。 B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表明了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2、读拼音,写汉字。

mín zú

ān bāng

xī miè

fén qián

liǔ tiáo

      

      

      

      

      

3、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词语。

①大火(xī miè)       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

②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       (zhì  ɡuó  ān  bānɡ)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③重耳       (lánɡ  tūn  hǔ  yàn)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

4、给多音字组词。

①两千多年前,晋国公子重      耳流亡到了国外。

②这件事很重      要,不可轻视它。

③重耳狼吞虎咽      地喝完了肉汤。

④小燕子死了,燕子妈妈伤心地呜咽      着。

5、比一比,再组词。

            愉            裙            息      

            偷            君            熄      

6、一字组多词

                  咽                     荒             

7、给多音字组词。

重     chónɡ             zhònɡ      

好      hǎo           hào      

8、去掉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咽—                          坟—              

9、加偏旁,变新字。

台---                          息---              

10、我会填。

①割:共      画,音序是      

②荒:共      笔,第五画是      

11、根据课文《清明节的由来》填空;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      ,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      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      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      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肺腑                 花              

                              有条               

13、我们国家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节四个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例:清明——上坟祭祖——4月5日

端午节——      ——      

中秋节——      ——      

除夕——      ——      

14、读课文《清明节的由来》给下面文段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            这是哪儿来的肉      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      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你这样待我      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      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求报答      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      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      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1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报答—            贤明—      

回绝—             肯定—      

16、读课文《清明节的由来》,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      

②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③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劳动。      

④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17、填一填。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                              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8、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节日:      

D、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节日:      

19、读课文《清明节的由来》,填空。

       《清明节的由来》是一篇关于      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      流亡期间,随臣      ,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      。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      ,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      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      天为清明节。百姓      ,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20、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感人肺腑

②头昏眼花

③语重心长

21、用划线字词造句。

每逢清明节,大家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

22、句子训练营。

①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改为“被”字句) 

②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悼念他。(修改病句)

23、把下列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

①流亡  重耳  途中 在  一行  里  大山  了  路  一座 迷

②但愿  不要  主公  我  忘记   痛苦  割肉  的

二、阅读理解题(共2小题)

1、仔细读课文《清明节的由来》,完成练习。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行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求报答   但愿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  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   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1)给短文最后几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求报答       但愿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       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       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狼吞虎咽

②语重心长

(3)找出短文中描写重耳非常饥饿的句子。

(4)重耳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么报答你呢?”“这样待我”指的是:      ,从这里看出介子推是一个            的人。

2、课外阅读。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即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找出与结尾段相照应的语句。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9课《清明节的由来》课时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