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古邵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5小题)
1、许多白菜花的花柄着生在一个总花柄上,下列对白菜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花序
B . 单性花
C . 单生花
D . 无法确定
2、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
A . 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 . 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 . 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 . 海豹为抵御敌害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 . 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 . 蚯蚓能疏松土壤
D .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4、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水稻被大量破坏,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 . ①④⑦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⑤⑥⑦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原始大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氧气
B .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 .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D . 蛋鸡每年下蛋200多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7、一粒种子能够生长成一棵大树,从种子结构来说,主要是由于种子内有( )
A . 种皮保护着种子
B . 有完整的胚
C . 子叶中有营养物质
D . 胚根扎根于土中
8、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成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绝句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怎样的关系( )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生物与环境之间无直接关系
9、以下诗人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10、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外在因素分别是( )
A . 环境因素 遗传和变异
B . 适者生存 遗传和变异
C . 遗传和变异 环境因素
D . 生存斗争 环境因素
11、水葫芦是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一种生物,曾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后来因为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严重威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以下描述最科学的是( )
A .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 生物即有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12、吃玉米棒子和葵花籽时,常发现玉米果穗“秃顶”、葵花籽出现空瘪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 . 传粉不足
B . 光照不足
C . 开的花较少
D . 肥料不足
13、大豆种子富含营养物质,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
A . 胚芽
B . 胚轴
C . 子叶
D . 胚乳
14、如图所示,将长良好的甲、乙、丙3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植物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植物不浇水。15天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A . 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
B . 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
C . 若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
D . 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呈刺状的植物
15、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果实),用刀片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是( )
A . 果皮和种皮
B . 胚
C . 胚乳
D .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16、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他们分别是( )
A . 外果皮、内果皮、种子
B . 外层种皮、内层种皮、种子
C . 果皮、种皮、种子
D . 果皮、种皮、胚
1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 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植物草
C .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 . 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18、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化肥的主要部分和生长最快的部分分别是( )
A . 分生区和伸长区
B . 成熟区和分生区
C . 成熟区和伸长区
D . 分生区和成熟区
19、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 .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 . 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 . 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20、“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 )
A . 心脏
B . 子宫
C . 卵细胞
D . 卵巢
21、在某生态环境中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
B . 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白色兔
C . 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 . 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2、水稻的叶肉细胞有12对染色体,卵细胞和胚芽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量分别是( )
A . 12条、12条
B . 12条、12对
C . 24条、24条
D . 24条、24对
23、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肉共有4条食物链
B . 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 . 该食物网中,戊获得能量及毒素最多
D . 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24、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活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 . 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 . 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 . 乙、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D . 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25、下图是桃树的花和果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花、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 器官。
(2)图中由①和②组成的结构是 。
(3)花粉从①中散发出来,散落到③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将精子送到胚珠内与卵细胞结合,该过程叫做 。
(4)桃的果实中,我们食用的部分是由 发育而来,种子是由 发育而来。
二、填空题 (共2小题)
1、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甲和乙分别代表 .
(2)在乙、丙、丁三类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
(3)写出此关系图中的食物链,它是 .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再增加 ,此图即可构成生态系统.
2、在温长的地质年代中,植物四在类群在地球上次第出现,不同时期各领风骚。在4亿年以前的近30亿年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藻类。随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扩展到了陆地,蕨类植物成为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3亿多年以前,裸子植物出现,并逐渐取代蕨类植物在陆地上的主角地位。大约1.3亿年前,被子植物迅速发展了起来,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一直到现在。
请将下面植物四大类群进化趋势的叙述补充完整。
(1)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 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种子植物能够适应 的环境,因而有着更加广泛的分布。
(2)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 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因此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比苔鲜植物更加高大。
(3)在生殖特点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种皮使幼嫩的 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要强得多,寿命也比孢子长。而在种子植物中,被子植物的果实对种子具有 作用,有些果实具有适于传播的特点。因此,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