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四课思想文化的演进同步练习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
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中华民族抗日斗志、画家徐悲鸿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把收入资助抗战、科学家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 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国民党军血战台儿庄、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如果把这些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这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就是( )
A . 同仇敌忾
B . 国民革命
C . 战略决战
D . 开天辟地
2、下列现代作家及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郭沫若——《屈原》
B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C . 鲁迅——《孔乙己》
D . 丁玲——《李有才板话》
3、近代中国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
①发展本国经济②救亡图存③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④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 )
A . 沈从文
B . 周立波
C . 丁玲
D . 田汉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解放区内的文艺工作者有丁玲、赵树理等
B . 抗战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历史剧
C .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D . 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6、著名作家丁玲的作品是( )
A . 《小二黑结婚》
B . 《红旗谱》
C . 《暴风骤雨》
D . 《太阳照在桑干河》
7、以下相关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 鲁迅——《孔乙己》
B .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C . 徐悲鸿——《愚公移山》
D . 聂耳——《黄河大合唱》
8、下列作品属于赵树理的是( )
①《小二黑结婚》②《李有才板话》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④《屈原》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9、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是( )
A . 《义勇军进行曲》
B . 《毕业歌》
C . 《铁蹄下的歌女》
D . 《黄河大合唱》
10、《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 )
A . 歌颂祖国山河
B . 宣传抗日救亡
C . 追求革命理想
D . 反对黑暗统治
11、抗战爆发后,为抗战发出怒吼的音乐家有( )
①聂耳②冼星海③徐悲鸿④侯德榜⑤陈嘉庚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⑤
12、周恩来亲笔题词“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指( )
A . 《救国军歌》
B . 《八路军进行曲》
C . 《黄河大合唱》
D . 《救亡进行曲》
13、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
①《黄河大合唱》②《义勇军进行曲》③《狂人日记》④《奔马图》( )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
14、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第12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有一位选手抽到了这样一道文化测试题,请你参与解答。其试题是:下列搭配,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B . 京张铁路——詹天佑
C .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 . 《义勇军进行曲》——鲁迅
15、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
A . 《愚公移山》
B . 《义勇军进行曲》
C . 《黄河大合唱》
D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6、音乐是时代风貌的最直接表现形式,下列歌词反映抗日战争时代的是( )
A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C .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D .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7、现在我们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但为什么还要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呢( )
A . 学以致用
B . 知耻后勇
C . 居安思危
D . 闻鸡起舞
18、“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首歌的谱曲者是(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光未然
D . 田汉
19、聂耳、冼星海能谱写出不朽的乐章,主要是由于他们都( )
A . 曾经留学海外
B . 有很高的音乐天赋
C . 投身于抗日洪流
D . 痛恨国民党的黑暗
20、下列作品属于历史剧的是( )
A . 《狂人日记》
B . 《孔乙己》
C . 《屈原》
D . 《黄河大合唱》
21、请列举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40年代初有哪些文学家及其作品?
22、阅读下列材料:
郭沫若在阐述他写《屈原》的意图时说:“全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请回答:
(1)郭沫若创作《屈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郭沫若所说的“全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的事件是什么?
(3)在当时,历史剧《屈原》创作有何现实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前进!前进!前进!进!”
回答:
(1)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名称叫什么?
(2)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3)“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请举出音乐界发出“吼声”的两位音乐家。
24、将下面搭配正确的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