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4.3 牛顿第二定律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M贴在小车左壁上,且相对于左壁静止.当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 . 物块受到的弹力不变
C .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 . 物块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物体(质量一定,下同)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B .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
C .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D .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物体一定受恒力作用
3、如图所示,小鸟沿虚线斜向上加速飞行,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 ( )
A . F1
B . F2
C . .F3
D . F4
4、如图所示,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 )
A . OA方向
B . OB方向
C . OC方向
D . OD方向
5、如图所示,车厢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块.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6 N,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为15 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
A . 3 m/s2 , 水平向右
B . 7 m/s2 , 水平向右
C . 3 m/s2 , 水平向左
D . 7 m/s2 , 水平向左
6、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水平拉力F=10 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与位移满足等式v2=8x(其中v的单位为m/s,x的单位为m),g取10 m/s2 , 则物体的质量为 ( )
A . 0.5 kg
B . 0.4 kg
C . 0.8 kg
D . 1 kg
7、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重力加速度为g),则 ( )
A .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 . 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
C . 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mg+ma
D . 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ma
8、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
A .
B .
C .
D .




9、停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内,用绳子AB、BC栓住一个重球,绳BC呈水平状态,绳AB的拉力为T1 , 绳BC的拉力为T2 . 若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向左运动,但重球相对小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两绳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 T1变大,T2变小
B . T1变大,T2变大
C . T1不变,T2变小
D . T1变大,T2不变
10、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之间连接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台面上.A紧靠墙壁,如图所示,今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撤去,此瞬间 ( )
A . A球的加速度为
B . A球的加速度为零
C . B球的加速度为
D . B球的加速度为



11、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一个圆柱形工件P架在两木棍之间,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下,恰好能向右匀速运动。若保持两木棍在同一水平面内,但将它们间的距离稍微(增大些或减小些)调整后固定.再将该圆柱形工件P架在两木棍之间,用同样的水平推力F向右推该工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该工件仍可能向右匀速运动
B . 该工件P可能向右加速运动
C . A或B棍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F/2
D . A或B棍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大于F/2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若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慎发生事故,驾驶员以36 km/h的速度正面撞上水泥电杆,碰撞时间为Δt=0.05s,设碰撞后驾驶员变为静止.求:
(1)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的平均加速度a平的大小.
(2)若驾驶员的质量为m=70 kg,试估算碰撞时驾驶员所受的撞击力大小.
2、质量为50 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某人用绳子沿着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的方向拉着物体前进,绳子的拉力为200 N,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若在拉的过程中突然松手,则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
3、质量为m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静止不动,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如图所示.
(1)求向上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此木块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求下滑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