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2 声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 .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 .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 .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2、电话铃响,小明拿起一听就知道是爸爸了.小明判断是爸爸发出的声音的依据是(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节奏
3、乐队的吉他手在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色
C . 音调
D . 音速
4、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 . 音色
B . 响度
C . 音调
D . 传播速度
5、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 . 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B . 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
C . 上课时,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的优美的歌声
D . 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枪炮声
6、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
D . 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女高音歌手正在低声伴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2、男生说话较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 为他们说话的 不同;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一听就能 分辨出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3、接听电话时,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分辨出对方是否是熟悉人,要求对方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声音从远处传来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声速)发生改变
4、在交通繁忙的路口,环保部门有时会安装某种装置﹣﹣噪声显示牌,用来监测路口的“动静”,显示牌的示数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如“60,70,80,…”显示牌示数的变化反映了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显示牌示数的单位是 .
5、说出下列成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
(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
(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如图,请利用一个鼓(包括鼓槌)和碎纸屑设计实验来说明振幅和响度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
3、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 .
(2)这个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