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 .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3、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甲午战争时期 C . 鸦片战争时期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6、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 . 掠夺和瓜分中国 D . 镇压义和团运动
7、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 . 军事工业 B . 民用工业 C . 新式海军 D . 新式学堂
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 .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9、在电影《甲午风云》中看到的历史人物是(    )
A . 李秀成 B . 关天培 C . 邓世昌 D . 林则徐
10、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 . 开埠通商 B . 索取赔款 C . 割占土地 D . 开办工厂
11、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陷入分裂局面 D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C .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
13、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
A . 割地 B . 赔款 C . 开放通商口岸 D . 开设工厂
15、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A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6、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握”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
A . 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 . 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 . 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 . 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17、有一位清朝官员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可判断这位官员代表的派别是(    )
A . 革命派 B . 顽固派 C . 维新派 D . 激进的民主派
1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是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
A . 英法联军 B . 侵华日军 C . 清政府 D . 帝国主义列强
20、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 . 向列强“借师助剿” B .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 拆毁大沽炮台 D .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著名历史学者雷颐

材料二:“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左宗棠、李鸿章意识到旧管理体制无法管理现代化舰队,有现代化舰队必须要有现代海军机构统一指挥、管理,就主动向朝廷提出中央应建“海军衙门”,统一海军大权。这一明显正确、且明显对朝廷有利的主张却为朝廷所拒,其理由是政府传统只有“六部”,建海军衙门是破坏传统、“以夷变夏”。……成立现代世界普遍适用的“海军衙门”,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两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概括材料反映的戊戌变法的内容。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身份?
(2)材料一,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列强是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