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共22小题)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 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B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 . 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 恢复“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这反映英国(  )

A . 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B .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C . 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D .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 . 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 . 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 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对“滞胀”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 . 通货膨胀严重,生产停滞不前 B . 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出现 C . 生产徘徊不前,但通货膨胀不明显 D . 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时有发生
5、对以下表格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GD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增长率

1968—1972

4.3%

3.2%

4.8%

1973—1975

2.4%

5.3%

9.4%

A . 体现滞胀特征 B . 国家干预经济 C . 经济“大萧条” D . 经济增长缓慢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畴,这种经济是(  )

A . 市场经济 B . 计划经济 C . “混合经济” D . “新经济”
7、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7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A . “守夜人” B . “大管家” C . “中间道路” D . “甩手掌柜”
8、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之后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里根总统这一“引人注目的改变”对美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渐恢复 B . 出现了“混合经济” C . “福利国家”的规模逐步缩小 D . 重新回到了自由放任时代
9、“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这一制度在二战后建立,其开始发展到日渐完备状态是在(  )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 . 20世纪80年代 D . 20世纪90年代
10、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A . 社会保障政策 B . 强大的国防体系 C . 劳动安全保护法 D . 发展农业生产
11、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

A . 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 . 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 . 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 .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12、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对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

A . 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B . 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 . 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D . 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13、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  )

A . 社会矛盾 B . 计划经济 C . 过度的福利政策 D . 选举制度
14、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 . 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 .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 .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 . 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 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 .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 .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6、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是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增加了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④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7、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C . “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8、下面为美国1970、1979年就业人口结构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1970年

1979年

农业人口

5%

3%

制造业人口

30%

13%

服务信息业人口

15%

72%

A . 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 B .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产业 C . 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19、“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经济形态首先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德国
20、吉福德·平肖第三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能典型地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 . “混合经济” B .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C . 罗斯福新政模式 D . 美国的“新经济”
21、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形象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 . 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 . “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22、下表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  )

海 报

主讲人:×××教授

主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地点:学术报告厅

时间:2013年6月21日下午

A . 第三产业的兴起 B . “福利国家”的探讨 C . “新经济”的出现 D . 自由主义的发展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

图一  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

 图二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

请回答:

(1)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什么性质?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年份

项目 

70年代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2.8

1.9

-2.5

3.6

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