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主要原因是烟的(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正确的说法是( )
A . 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 . 它包含有几个分子
C . 它有几个“纳米”
D . 它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
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
荷花飘香
B .
柳絮飘舞
C .
雪花飞扬
D .
落叶纷飞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 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 . 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 . 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 .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冬天,雪花纷飞
B . 八月,桂花飘香
C . 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 .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6、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A .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 分子间存在间隙
D .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 .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 .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 . 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8、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巨大的雕像是由分子组成,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
B . 物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排列方式、作用力的变化无关
C . 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 mm左右大小的分子
D .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
9、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的体积很大
B . 分子的直径很大
C . 分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
D .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10、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 在果品店里能闻到水果的香味
B . 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 . 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 .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
11、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 .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2、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
A . 液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 . 固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C .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 分子间有空隙
13、如图实例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 花香扑鼻
B . 气体扩散
C . 压在一起的两铅柱压
D . 一勺盐使整锅汤有咸味




14、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壁虎脚掌没有吸盘,壁虎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更多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由此可知壁虎在天花板上攀爬本质上靠的是( )
A . 分子引力
B . 大气压强
C . 地球引力
D . 板壁弹力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小明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 .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 .
2、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抽掉玻璃板根据两瓶气体颜色均匀混合可知气体发生了 现象。该现象说明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
4、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 。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滴一滴红墨水,5分钟之后观察到的情景如图所示,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
5、如图甲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倒入半玻璃管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 。如图乙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 跟温度有关。
6、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两个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其中B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A瓶装有空气,抽开隔板后,根据 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你认为 图放置最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