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的影响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填空题 (共5小题)

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      变化。同样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      

2、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      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      

3、由            等运输干线组成的运输网,将各个聚落联系起来,促使多个城市互接,形成沿      的大城市带。

4、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地形等。平原地区交通      ,商业网点沿      分布,密度大。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方式      ,密度小。

5、      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很多商业网点以      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      沿线。

二、选择题 (共2小题)

1、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 . 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 . 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 . 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 . 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2、

读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 .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地  B .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 .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三、综合题 (共11小题)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黑点表示某种地理事物,该地理事物最有可能是(    )。

(1)
A . 汽车站 B . 超市 C . 工厂 D . 加油站
(2)许多城市都提倡“公交优先”。其目的是(    )。

(2)
A . 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 . 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 . 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 . 抑制汽车工业的迅速膨胀
2、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1)
A . 河流 B . 聚落 C . 耕地 D . 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2)
A . 线路过长 B . 距城镇过远 C . 易受洪水威胁 D . 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3)
A . 地形分布 B . 绿洲分布 C . 河流分布 D . 沙漠分布
3、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1)
A . 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 . 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 . 城市交通干道的两侧 D .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2)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2)
A . 商业的信息灵通 B . 交通的通达性好 C . 周围的住家多 D . 外地的游客多
4、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1)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乙丁 D . 甲乙丙
(2)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

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5、

石家庄市原来只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从此,石家庄成为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虽然改名为正定市,城市人口却只有几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

①是铁路干线枢纽,客货流量大  ②河北省省会设在石家庄市

③石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上   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上述事实说明了(  )。

(2)
A . 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 .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 . 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 . 能否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6、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1)
A . 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 . 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 . 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 . 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2)
A . 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 . 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 . 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 . 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7、

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形成原因      

(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      ,原因是      

(3)图中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表明:农村地区的集市贸易基本上是沿       自发形成的,这符合      原则。

(4)A、B、C三处聚落中,最容易发展成城市的是      处,因为该处      

8、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为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为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2)
A . 株洲 B . 武汉 C . 九江 D . 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有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      处,原因是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图8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11、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的影响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