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8小题)

1、读《鱼,我所欲也》,本文出自       ,作者       ,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读《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3、读《鱼,我所欲也》,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6、读《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的句子是?

7、读《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8、读《鱼,我所欲也》,本文的中心论点?

9、读《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10、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一        一豆       

                      不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贤者能勿      

有所不辟也          呼尔与之      

尔而与之             万于我何加焉      

故不为苟得           是亦不可以      

乞人不屑             万钟于我何加      

妻妾之      

13、解释下列多义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        蹴尔而      

所欲有甚生者        万种我何加焉      

非独贤者有心也        亦不可以已乎      

呼尔与之       由是则生有不用者      

14、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 . 此之谓失其本心 B .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1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舍鱼而取熊掌也 B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 .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 呼尔而与之
16、下列各句中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 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 因得遍观群书。
1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A . 故不为苟得也 B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 .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 .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问题理解(共5小题)

1、读《鱼,我所欲也》,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2、读《鱼,我所欲也》,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读《鱼,我所欲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4、读《鱼,我所欲也》,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读《鱼,我所欲也》,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2、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文中赞扬了曾子怎样的高贵品质。
(2)请《鱼,我所欲也》与本段文字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