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社戏》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小题)
归省 撺掇 旺相
fú水 jiù树 dài慢
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②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④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 、 、 、 、
①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钓虾。
表达儿时生活的 。
②“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说明“六一公公” 。
③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表现“我” 。
①自然美:
②人性美:
③情感美:
①是待客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程度
②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A.竟然 B.抄近 C.一直 D.拐弯
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组织的证件 D.关联、牵涉
④小小年纪便有见识。
A.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 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 当面叫他“八癞子”。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还以为船慢。
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②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③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④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①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②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③“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二、问答理解(共3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山为什么说“踊跃”?)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① 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② 前篙,阿发③ 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④ 开船,在桥石上一⑤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⑥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
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④触觉:
看 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