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共22小题)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表格说明的问题是( )
①因经济危机而生活贫困 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具有“知足常乐”的品质 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3小题)
材料一 到1929年,美国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9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路德维希·艾哈德
材料一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有3 000多万。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会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一 下面是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美国总统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