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四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作业检测(1月)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综合性学习(共2小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A.形容声音很大)的喷气式发动机(hōng)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chà)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B.在冰、雪面上平稳移动)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1)给语段中的两处拼音写上汉字。

hōng

chà

      鸣声

      

(2)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A.形容声音很大      

B.在冰、雪面上平稳移动      

(3)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3)
A .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助词) B . 稳稳停了下来(助词) C . 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名词) D . 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形容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

材料二: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节选自蒋孔阳的《读“死”书与读“活”书》)

材料三: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我常常把这种读书过程,叫做“从厚到薄”的过程。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就会觉得更加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本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

(节选自华罗庚《学会自学》)

(1)根据三则材料说说我们怎样才能读好书。
(2)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材料三作者提出的“从厚到薄”读书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说。
(4)对于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 ‘死’书”的想法,你赞同吗?请联系你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填空。                                              
(1)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5)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三、外国名著(共1小题)

1、名著阅读。 
(1)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写过《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同样写红军长征故事的书还有      写的《红星照耀中国》。
(2)《红星照耀中国》中有许多领袖人物,有周恩来、彭德怀、朱德、贺龙等人,请从以上四个人中选出一位,说说这个人物在书中的主要事迹,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仔细推敲句子“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在此地,不要走动”中的划线词语,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晓雾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势竞上      

④往之      

2、翻译文言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可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jù):聚集钱财;赆(jìn):临行时赠送礼物。③奁(lián)具: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婆家的财物。④鬻(yù):卖。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既壮,尽(改变)前好 B . (舍弃)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C . (正赶上)友人郭行扣门 D . 吾父病,医(邀请)钱百千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方天寒,单衣居           属予作文记之 B . 病者愈,辍己马载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 卖吾庐不售               面山 D . 待侯君乎?               安陵君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4)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谈谈侯可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六、命题作文(共1小题)

1、请以“有你,我的生活更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在600到800字之间;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义乌市四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作业检测(1月)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