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小题)

1、关于全球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全球变暖会使大气降水增多,农作物增产 B . 保护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C . 内陆国家距海遥远,不必考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暖的影响 D . 高纬度国家不需要防治全球变暖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 . 加快洋流流速 B . 缩小臭氧层空洞 C . 减轻酸雨污染 D . 缓解全球变暖

二、综合题 (共12小题)

1、

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小题。

(1)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1)
A . 1470年~1520年 B . 1620年~1720年 C . 1840年~1890年 D . 1910年~1950年
(2)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2)
A . 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 . 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 . 热带范围扩大 D . 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2、

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问题。

(1)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

(1)
A . 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 B . 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 C . 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 D . 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

(2)
A . 高山林带上界升高 B . 北坡雪线降低 C . 南坡的降水量增加 D . 动物向南迁移
3、

读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示意图,完成小题。

(1)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根本原因是(   )

(1)
A . 冰川融化 B . 全球变暖 C . 地面下沉 D . 海水膨胀
(2)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明显的侵蚀作用,如果只考虑这一因素,图瓦卢3—5月份哪一方向的海岸受侵蚀最严重(   )


(2)
A . 东北岸 B . 东南岸 C . 西北岸 D . 西南岸
(3)气候因素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3)
A . 减缓工业化进程 B . 援助发展中国家 C .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 . 停止使用煤炭,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
4、

下面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1)
A . 逐步变暖 B . 先冷后暖 C . 逐步变冷 D . 先暖后冷
(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 . 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C . 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 . 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5、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1)
A .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 . 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 . 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 .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从①到②是()


(2)
A . 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 . 冰川面积减少 C . 雪线高度不变 D . 海平面上升
6、

读中国的气温变化(虚线)与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实线)比较图,回答问题。

(1)公元1700年以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为()


(1)
A . 逐年上升 B . 逐年下降 C . 波动下降 D . 波动上升
(2)近3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
A . 全球气候变暖 B . 海平面上升 C . 降水量增加 D . 太阳辐射增强
7、

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小题。

(1)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气温的变化 B . 距海远近的变化 C . 海拔高度的变化 D . 降水量的变化
(2)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   )

(2)
A . 西西伯利亚平原 B . 埃塞俄比亚高原 C . 墨西哥高原 D . 亚马孙平原
8、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完成小题。

(1)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B . 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 . 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 . 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2)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地形的变化 B . 冬季风势力强弱 C . 城市化的发展 D . 降水的变化
9、

下图表示的是受到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读图,回答问题。

(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②臭氧层的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毁林

(1)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2)
A . 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 . 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大 C . 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 . 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
10、

下图表示1962年一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列小题。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1)
A . 降幅超过升幅 B . 逐年上升 C . 升高约2.1℃ D . 波动上升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2)
A .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 . 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 . 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1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序号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      ;②      ;③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全球变暖导致原本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夺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某中学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如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适合推广这套装置的地区应具备的条件。

12、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      (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省。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