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如图所示 ,用扳手拧螺母 ,手握在扳手位置C的效果会更好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 .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B . 与力的方向有关 C . 与力的大小有关 D . 与受力面积有关
2、下列现象中 ,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 . 用力捏橡皮泥 ,橡皮泥被捏扁 B . 桌子在地面上静止不动 C .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D . 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
3、小东把两个钩码挂到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 ),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 ,弹簧伸长量就越大 B . 称量时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C . 称量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 D . 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牛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 . 弹力一定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 . 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C .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 . 击打排球时感到疼痛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是利用了惯性 B . 挂在教室墙面上的钟表 ,没有惯性 C . 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更加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 . 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要往后倒 ,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6、如图所示 ,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 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足球守门员戴手套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 缝衣针表面做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C . 自行车刹车,利用了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摩擦 D . 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
8、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使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球将( )
A . 保持断绳时的快慢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 C . 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 . 立刻停下来
9、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 又宽又长的滑雪板 B . 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 C . 铁轨下铺设枕木 D . 载重车装有许多车轮
10、如图,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和底面积都相等的容器。向容器中注入高度相等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p 、p , 装水后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F ,则( )

A . p>p , F=F乙      B . p=p , F=F乙    C . p <p , F<F乙   D . p=p , F<F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 吸在墙壁上的吸盘可挂重物 B . 自来水笔吸墨水 C . 两艘彼此接近平行行驶的船容易相撞 D . 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
12、小聪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将手指移开同时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如图所示 ,则乒乓球( )

A . 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 . 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 . 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 . 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1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是(   )
A . 潜水艇 B . 茶壶     C . 洗手间下水管 D . 三峡船闸
14、下列关于大气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 B .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C . 高压锅煮饭时,锅 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 D . 青藏高原上的大气压比海平面的大气压高
15、下列情景中,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 . 在水中游泳的人 B . 深入淤泥的圆柱形桥墩 C . 在水中漂浮的船 D . 在水中下沉的石头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密度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B .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   C . 轮船从河里驶入大海,所受的浮力变大 D . 飞艇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17、将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 、ρ , 静止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F ,则(   )

A . ρ , F=F乙      B . ρ , F>F乙    C . ρ <ρ , F=F乙   D . ρ<ρ , F<F
18、潜水艇由水面下5米潜到15米深处,在这下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潜水艇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受到的浮力不变   B . 潜水艇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受到的浮力减小   C . 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D . 潜水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19、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甲漂浮在水面上,乙悬浮在水中 ,则( )

A . 两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B . 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相等,甲球受到的浮力大   C . 两球的密度不相等,乙球的密度大 D . 两球的密度不相等,甲球的密度大
20、如图所示 ,一个鸡蛋悬浮在一杯盐水中不动,如果向杯中缓慢加清水时( )

A . 鸡蛋将上浮,浮力变大 B . 鸡蛋将上浮,浮力不变   C . 鸡蛋将下沉,浮力变小 D . 鸡蛋将先下沉再上浮,浮力先变小再变大
21、下列生活实例中 ,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A . 吊车的拉力使重物上升 B .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 . 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D . 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22、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功就越多 B . 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 . 功率更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D . 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就越大
23、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对于火箭搭载的卫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卫星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 B . 卫星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 . 卫星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D . 卫星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24、下列有关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从斜面上匀速滑下,其机械能增大   B . 物体从斜面上匀速滑下,其机械能不变   C . 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  D .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在大气层外绕地球运行时 ,机械能不守恒
25、如图所示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 (O为支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刀刃很薄可以减小压强 B . 铡刀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   C . 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 D . 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
26、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道钉撬 B . 钢丝钳   C . 开瓶扳手 D . 船桨
27、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 ,若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同),杠杆将( )


A . 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 B . 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C . 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D . 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
28、用同一个动滑轮分别把甲、乙两个物体匀速提升1米,两个物体的重力依次是100牛、200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提升甲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较高 B . 有用功相同   C . 提升乙物体时的机械效率较高 D . 机械效率都相同
29、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 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A重为30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9N,物体A水平移动了1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及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滑轮为定滑轮 B . 力F移动了0.5m   C . 物体重力做功为 30J D .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0%
30、如图所示 ,有一斜面长为L,高为h,现 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为 G的木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木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f。若不考虑其它阻力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提高斜面机械效率 B . 减小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可以提高斜面机械效率 C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D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二、作图题(共1小题)

1、                             
(1)如图所示 ,一烧杯静止在斜面上,烧杯内的水面上静止漂浮着一小球,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 ,杠杆 OAB在力F作用下静止 ,O为 支点 ,请画出F的力臂 L。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如图所示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      相同 ,在 实验中应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 ,由静止开始滑下。
(2)实验发现:水平表面越光滑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 ”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如果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达到绝对光滑,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3)结合本实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
(3)
A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通过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4)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       的关系。
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中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实验中均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拉动木块A,必 须使木块A做      运动,此时乙图中砝码水平方向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摩擦力。
(2)通过      两图 ,可以得到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实验过程发现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 ,从而得到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       (选 填字母 )。

A.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鞋底上都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3、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 ,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
(2)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3)由 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在图甲中,固定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5)保持金属盒位置不变,若在图乙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后(水未溢出 ),则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是小红设计的“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的五个步骤。

(1)        两步骤可计算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2)        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
(3)比较F与G ,可 以得到浮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块排开水所受重力。
(4)小红还发现 ,通过CD两图可知,在液体密度相同时,      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5)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 h关系的图像是       (选填序号 )。(物块未接触容器底)

(6)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物块换成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       (6)
A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 . 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 .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的动能。
(2)该 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3)物体A在斜面放置的位置越高,物体B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物体      相同时,物体的      越大,动能越大。
(4)交通规则中“禁止超载”就是通过限制车辆装载货物的质量,使车辆的惯性      、动能      (后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防止造成重大伤害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是某大学研究生设计“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汽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知“都市蚂蚁”概念车的主要参数如表。求:

 

(1)“都市蚂蚁”车的重力为多少 ?
(2)“都市蚂蚁”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 ?
(3)该车改进后(重力和总体积均不变 ),能漂浮在水面上,求该车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2、如图所示 ,小明用滑轮组 ,把重为800N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1m,时间为10s,拉力 F所做功的功率为100W。 求:

(1)小明所做的有用功;
(2)小明所做的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拉力F。

五、综合开放题(共1小题)

1、请从下列材料原文中摘抄出涉及物理知识的内容 ,并写出相应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至少写三条 ,不得与示例重复。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如图所示 ,总长55公里 ,两 边有长长的引桥,其中海中隧道 6.7公里(40米深 )。建造隧道时 ,将沉管两端密封 ,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排水量为75000吨 ,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在 ⒛18年央视春晚上,由百度Apollo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车辆 ,成 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完成“8”字交叉跑等动作,300架无人机跃过港珠澳大桥上空 ,近百艘无人艇穿过大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