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一一青春期,青春期发育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B . 出现第二性征 C . 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D . 心脏的每次脉搏输出量增加
2、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中描写的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 . 行星 B . 卫星 C . 恒星 D . 彗星
3、今天(2018年6月27日)月球大致在左下图轨道面A处的位置,该天最接近的月相是(  )

A . B . C . D .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测量温度 D . 量筒读数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镜中花 B . 镜中人 C . 水中月 D . 月全食
6、一辆汽车沿斜面向下行驶,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 . B . C . D .
7、小科在校园内观察了A,B,C,D四种脊椎动物,并设计了以下检索表来进行分辨,其中不正确的是(    )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A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B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产卵……………………C

3b表皮湿润,在水中产卵……………………D

A . 老鼠 B . 麻雀 C . D . 乌龟
8、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的物态变化是(    )

A . 蒸发 B . 液化 C . 沸腾 D . 升华
9、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要使图l转换成图2,下列操作中不需要的是(    )

A . 移动玻片 B . 转动转换器 C . 转动粗准焦螺旋 D . 转动细准焦螺旋
10、近年来,多肉植物深受大家喜爱。春季把肥厚的多肉叶片摆放在疏松的土面上,很快就会生根,在叶片的基部长出不定芽,形成小植株。多肉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 . 出芽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无性生殖 D . 有性生殖
11、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 声源处 B . 人耳处 C . 空气中 D . 传播过程中
12、温州有制作杨梅酒的习俗,如图将杨梅浸泡在盛有白酒的球形容器中,此时球形容器及其内部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从正面观察瓶中的杨梅,观察到杨梅的像应如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13、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并绘制成下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 AB段 B . BC段 C . CD段 D . DE段
14、在一根结实的细绳下端拴一个小球,绳子上端固定在悬挂点O上,做成一个单摆。拉动小球到B处,放手后使它摆动起来,若小球运动到A点时突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的运动状况是(    )

A . 斜向上运动 B . 斜向下运动 C . 水平向左运动 D . 竖直向下运动
15、下图是某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

A . 该物质不是晶体 B . 物质在cd段时是气态 C . 第5分钟时物质熔化完成 D . 物质在bc段也需要吸收热量
16、如图为某玻璃容器的纵切面图,往该容器中匀速注水。下列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百香果内的汁液含量可达45%,香味浓、甜度高因而享有“果汁之王”的美称。

(1)酸甜可口的汁液来自细胞中的      
(2)百香果果实属于生命层次结构中的      
(3)百香果中有许多黑色的籽粒,它是由      发育而来。
2、中小学艺术节上,古筝演奏者倾情演奏了《女儿情》、《高山流水》等曲目赢得到一片掌声。
(1)演奏者用手指拨动琴弦时,声音是由于琴弦      产生。
(2)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演奏者的演出,这是发生了光的      反射。
(3)某同学坐在最前排还是不能看清演奏者,针对他平时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的眼睛问题,下面两个示意图中正确的矫正方法是      

3、2018年5月全国各地举行了“同心·共筑中国心”系列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公益活动。
(1)地壳变动的主要形式除地震之外还有      
(2)根据2016年、2017年、2018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可知地震集中发生在      处。

(3)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多选)。 (3)
A .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对应 B . 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 C . 非洲西岸的沉积物比南美东岸早4500万年 D . 太平洋底部结构极不均一不像是同一个板块 E . 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
4、兴趣小组以“火箭中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图甲是他们制作的一枚简单的液体燃料火箭结构模型,图乙是火箭发射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模型被固定在发射架上,发射架底座对火箭模型的支持力      火箭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火箭发射时,液态氢燃烧属于      变化。
(3)火箭塔底部有一个导流槽,槽内装有大量的水,当火箭发射时,其尾部喷出的火焰温度高达3000℃,导流槽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如图乙所示,白雾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4)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活动,其中现象产生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多选) (4)
A . 磁铁吸引回形针 B . 取下夹子气球斜向上运动 C . 两同学互推后都向后运动
(5)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会与大气层摩擦而影响飞行距离,为了减小摩擦,对火箭的设计要求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给予种子萌发所需的最适宜条件,是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关键。为能找出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通过查阅了解到一般种子萌发的最高温度为40℃,最低温度是15℃,然后选择了6个温度点进行实验。取6个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入100粒玉米种子并置于相应的温度下,其它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周后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应观察并记录      求出萌发率。
(2)读图可得该玉米种子的最适宜温度为      
(3)请指出该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蜒,从2.5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翅身长度(厘米)

翅尾长度(厘米)

翅身负重

竹蜻蜓下落时间(秒)

1

4

4

0

2.17

2

4

5

0

2.13

3

5

4

0

2.06

4

4

5

一枚回形针

1.85

5

4

5

两枚回形针

1.71

(1)为保证竹蜻蜓的下落轨迹呈直线型,实验应在      的环境中进行。
(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3)分析表中①②③组数据,翅身长度与翅尾长度哪个因素对下落快慢影响更大?
3、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科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氢气充气机(氢气球可充气)、压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白纸、金属盒等器材按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质量小的金属盒放在白纸上,读出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水平向左拉动白纸,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金属盒,__________,水平向左拉动白纸,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记录结果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金属盒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


5.0

2.10

2

5.0

2.11

3

大1中

5.0

2.11

(1)第1次实验中金属盒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
(2)将步骤二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我国是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人体安全,汽车中常设有安全带、头枕、气囊等安全装置。当两车在城市道路上发生追尾事故时,前方车辆内首先能够保护人体的装置是头枕,而后方车辆内首先保护人体的装置是安全带,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小科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科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进行测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小科将马铃薯放入托盘前,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      
(2)分析计算马铃薯密度。
(3)若将图乙与图丙两个步骤的顺序对换,则所测密度将变      ,请说明理由      
3、中国人民海军372潜艇在公海中训练时突然“掉深”。全艇官兵临危不惧成功处理险情,创造人类潜艇史上的奇迹。查阅资料:“掉深”指潜艇从海水高密度区域驶入低密度区域,潜艇会急剧掉向海底,被称为“海中断崖”。已知372潜艇“掉深”前在高密度海水区域水下200米沿水平方向匀速潜航。求:

(1)潜艇在“掉深”过程中艇壳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      
(2)潜艇在“掉深”的第6分钟接近最大下潜深度,总计下沉约150米,求此过程的平均速度?
(3)发生“掉深”前,一位质量为70kg的官兵站立在潜艇内舱里,双脚与内舱地板的接触面积为400厘米2 , 当这位官兵行走时对潜艇的压强是多大?(g取10N/kg)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