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十六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率军取得郾城大捷的南宋抗金将领是( )

A . 寇准 B . 岳飞 C . 秦桧 D . 戚继光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

A . 黄河 B . 长江 C . 淮河 D . 大运河
3、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 .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 . 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 . 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

A . 司母戊鼎 B . “汉并天下”瓦当 C . 筒车 D . 《清明上河图》(局部)
5、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 日本遣唐使来华
6、南宋和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 澶渊之盟 B . 靖康之变 C . 郾城大捷 D . 宋金订立和议
7、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 . 西汉推进大一统 B . 唐朝“和同为一家” C .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 隋朝巩固和拓展疆域
8、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 畏兀儿 B . 回族 C . 契丹 D . 女真
9、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 B . 元朝皇帝下令蒙古将领把土地全部变为牧场 C . 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D . 《马可·波罗游记》中向世界介绍了当时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
10、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1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开皇之治 D . 贞观之治
12、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两位高僧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     )

①一行   ②鉴真   ③玄奘   ④法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13、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

A . 北宋、元 B . 唐、元 C . 元、清 D . 明、清
14、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设丞相     ②设立军机处   ③颁布“推恩令”    ④实行行省制度    ⑤实行厂卫制度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①③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②
1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 . 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6、澶渊之盟发生的年代是(    )
A . 1004年 B . 1005年 C . 1044年 D . 960年
17、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
A . 刘邦 B . 李世民 C . 赵匡胤 D . 铁木真
18、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 . 北宋、辽、西夏、金 B . 南宋、辽、西夏、金 C . 南宋、西夏、金、元 D . 南宋、西夏、金、蒙古
19、宋朝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    )
A . 朝鲜 B . 日本 C . 越南 D . 印度
20、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 . 商业活动频繁 C . 江南经济发展 D . 造纸技术成熟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指出下列材料中的错误,并给出理由。

唐朝贞观年间,家住余杭的书生王某乘船经过大运河的永济渠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三、综合题(共4小题)

1、材料研读: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 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 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此政策出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的正面影响和弊端各是什么?

2、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制度创新篇】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2)【和谐盛世篇】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3)【民族关系篇】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4)【对外关系篇】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5)【科技篇】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
(6)【艺术篇】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7)【启示篇】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3、古代社会,人口是衡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约)

年份

649年

705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数

1900万

3714万

4141万

4531万

5291万

1690万

1576万

材料二: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据材料一,说说从649~755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说说从755~821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二,说说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发展趋势有何不同 这一发展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4)综上所述,你认为封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4、如图,阅读以下四幅图回答问题:

(1)你能一一说出我国创造的这些文明吗?
(2)你能说出其中哪些是在宋元时期创造的吗?宋元时期的科技还有哪些?
(3)你能列举宋元繁荣的文化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南宁市第十六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