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语言表达(共6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何所                       ②黄衣使      

③驱                         ④系向牛头充炭      

⑤长夜沾湿何由               ⑥俄顷风云墨色      

⑦大天下寒士俱欢颜           ⑧归来杖自叹息      

2、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③为宫室、器皿、人物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向为身死而不受      

3、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不同意思。

①秋天漠漠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      

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如山      

4、“半匹红纱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      。这句诗反映了      
5、“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6、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填空。    
(1)      ,心忧炭贱愿天寒。
(2)半匹红纱一丈绫,      
(3)      ,回车叱牛牵向北。
(4)茅飞渡江洒江郊,            
(5)      ,娇儿恶卧踏里裂。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四、诗歌鉴赏(共3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卖炭得钱何所            ②心忧炭贱天寒      

③翩翩两来是谁            ④系向牛头充炭      

(2)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3)下列对诗中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十指黑”强调了卖炭翁劳作到伸手不见十指。 B .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4)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      ;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2)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

【注释】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什么?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诗话两则

    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生灵涂                 ②社稷存亡      

③彦周未免错会             ④莺啼绿      

(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 . 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 . 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 . 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3)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4)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