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十周测试卷(适用于云南地区)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训练(共5小题)
dàn shēng | jī xiè | lǐng yù | xǐ zǎo | jiàn wēi zhī zhù | wú dú yǒu ǒu |
|
|
|
|
| |
锐 涎 拭 沙
玫 澡 浸 域
枚 燥 侵 城
①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②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③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
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⑤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注视 仰视
①人们抬起头 着她那美丽的笑脸。
②他目不转睛地 着窗外。
释然 坦然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心中的疑虑都消除了,于是他 了。
④他毫无顾虑,能够 地面对这一切。
偶然 偶尔
⑤一位奥地利医生 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⑥他 会到公园散步。
二、能力提升(共2小题)
①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论证明谢皮罗的结果完全正确。
②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③到世博会上去看一看,会增长你的见识和写作水平。
④字典是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知识。
三、阅读乐园(共2小题)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秘密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很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 发觉)真理。
不 (秘密 神秘) 不 (遥远 很远)
(解决 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 (发现 发觉) 真理
发问的精神
①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②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③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④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以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⑤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