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8小题)

1、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 严惩贪官污吏 B . 提倡节俭 C . 善于纳谏 D . 重视农业生产
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 . 西周 B . C . 唐朝 D . 北宋
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融合加强 B .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 岳家军的抵抗
4、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 . 重文轻武 B . 强干弱枝 C . 重内轻外 D . 冗官冗费
5、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 .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6、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

A . 魏征 B . 房玄龄 C . 杜如晦 D . 姚崇
7、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

A . 汉武帝时期 B . 唐太宗时期 C . 唐玄宗时期 D . 光武帝时期
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与此话相关联的信息或事件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联姻                    ②唐朝尚武风气盛行

③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④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9、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
A . 东汉 B . 秦朝 C . 北魏 D . 元朝
10、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社会经济发展 C .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 实现国家统一
11、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
A . 王昭君 B . 蔡文姬 C . 文成公主 D . 金城公主
1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议政王大臣会议
13、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 . 永济渠 B . 江南河 C . 通济渠 D . 邗沟
14、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对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15、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 . 顾恺之 B . 吴道子 C . 张择端 D . 赵孟頫
16、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如图所示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7、“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象。以下各项中,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张骞出使西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8、两宋时,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其中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 契丹国 B . 蒙古国 C . 西夏国 D .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2)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拾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一一以上材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和议?“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