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  )


A . 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 B . 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 . 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 . 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
2、孙中山勉励学生时代的李四光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  )


A . 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B . 编撰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 C . 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D . 1950年春毅然归国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3、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事实说明(  )。

A . 地质力学理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 . 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C .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D .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建国初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  )


A . 地质力学理论 B . 古生物学理论 C . 冰川学理论 D . 地震预报理论
5、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立志报国,他当时的志向是(  )

A . 学习铁路建筑技术,为祖国建造世界一流的铁路 B . 学习造船技术,为祖国建造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C . 学习地质构造理论,为祖国寻找石油 D . 学习采矿技术,为祖国开发矿藏
6、武昌起义后,李四光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他辞官前往英国求学;新中国成立时,正在欧洲讲学考察的李四光辗转回到祖国,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李四光(  )

①在研究学问的同时也关注政治 ②始终把实现政治抱负放在首位 ③怀有满腔的报国热忱 ④发挥所学开拓新中国的地质事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7、认为李四光是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 . 创造地质力学理论 B . 担任地质部长 C . 创建“构造体系”理论 D . 地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8、下列李四光的科技文献中堪称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里程碑的是(  )
A . 19 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 . 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 . 1948年《新华夏海的起源》 D . 20世纪60年代初《地质力学概论》
9、“地球交给我们珍贵的遗产——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被人们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一千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其中体现出的李四光的思想与下列哪些主张是一致的(  )

①科学发展观 ②节能减排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10、根据李四光的建议,我国在哪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石油普查(  )

①松辽平原 ②华北平原  ③三江平原 ④四川盆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11、1948年,李四光发表的《新华夏海的起源》(  )

A . 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概念 B . 标志着地质力学的正式确立 C . 创立了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标准 D . 确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12、李四光在很多的科学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下列哪些领域贡献特别突出(   )

①量子力学       ②地质力学        ③古生物学         ④冰川学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李四光在英国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其老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 B . 英国政府不同意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工作 C . 中国在地质科学方面急需人才 D . 他认为中国人应该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祖国
14、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勘探石油 ②重大工程建设 ③勘探煤炭 ④预测和预防地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5、“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  )

A . 日本留学 B . 英国留学 C . 国内任教 D . 英国讲学
16、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

A . 虫筳科化石鉴定 B . 冰川学 C . 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D . 古生物学
17、李四光以其独创的理论,不仅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该理论是(  )

A . 古生物学理论 B . 地质力学理论 C . 冰川学理论 D . 大陆漂移理论
18、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  )
A . 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B . 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C . 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 D . 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
19、李四光是中国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很好地把地质学和力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新兴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学科应用价值的是(  )

A . 为成昆铁路选线 B . 为攀枝花钢厂选址 C . 寻找铀矿资源 D . 发表《地质力学概论》
20、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就其地质力学作了学术报告,从而使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他报告的题目是(  )
A .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B .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C . 《地质力学概论》 D . 《新华夏海的起源》

二、 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1920年李四光应留法勤工俭学同学会之邀前往巴黎。在活动的间隙,他以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奏了《行路难》。1999年北京大学举行纪念五四运动音乐会,正是以这首《行路难》作为序曲:“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材料1中的图片左起第一位人物是谁?此时他担任什么职务?
(2)李四光的塑像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你能说说其理由吗?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指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铁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材料2: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收到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电报是印度友人发来的,表示想聘请他去当工程师,待遇优厚……他又打开了那封信,它是蔡元培从国内寄来的,当时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正在四处招揽人才,当他得知李四光在英国学成毕业时,便来信聘请他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四光毅然选择回国,在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

(1)1872年詹天佑等第一批30名幼童踏上了赴美留学的远洋轮,成为近代留学教育的开端,清政府推行此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李四光一生中曾出现过三次学成归国,第三次才真正实现了其报效祖国的伟大愿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列举两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每人至少一个)。
(4)从两位科学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事迹看,他们都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2: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1)材料2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1、联系材料2,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材料2: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在欧洲讲学考察的李四光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立即做好了回国的准备。最后,他克服重重阻挠,几经辗转,终于在1950年春回国,并出任新中国地质部部长。

(1)第四纪冰川在中国的发现对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
(2)材料2体现了李四光的什么精神?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