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攻坚。(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 .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 . 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2、下列各选项中作家与作品配对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屈原/《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B . 陆游/《拟行路难》(其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C . 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南朝宋鲍照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代李白的诗句。 B .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C .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 .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议者之刘真长   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B . 放浪曲蘖    尔其无忘父之志。 C . 其余,旁溢为花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D . 不遇哉 ?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5、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怀抱。

A . 亮身率军攻祁山。 B . 渤海之尾。 C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 D . 往而知来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卓异,刑部主事                           擢:提拔 B . 上,耿精忠亦叛                         甫:刚刚  C . 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贼垒           薄:轻视 D . 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  诣:到,造访
7、下列加线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万事其形

A . 徐孺陈蕃之榻 B . 川泽纡其 C . 三江而五湖 D . 贾谊于长沙
8、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怡当的一句是(     )

A . 这篇小说以细腻而真切的笔触描述了一个青年妇女为改变山村贫穷面貌而艰苦创业    的感人故事,其中个性飞扬、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B . 于涛是山西中宇篮球队的元老级人物,经验丰富,老气横秋 , 连续几个赛季,不论主客场,他都能拿到20分左右,可以说是中宇的功臣。 C . 岁月如行云流水一般悄悄地流逝,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成了他头脑中永远的记忆。 D . 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屡获中学生优秀作文奖的小李在报社如鱼得水,他的一篇题为《汗水换淡水》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9、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几个月来,报纸上不少语焉不详却耸人听闻的报道刺激了人们的想象,集体的无意识的猜测则让经济恐慌大行其道,但是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却无人深究。 B . 生命教育必须贯穿教育的始终,让学生不但有崇高的生命意识,而且有应急救险的技能,灾难突发时,他们才能从容应对,而不至于惊慌失措、走投无路 C . 《梅飞色舞》一书中,陈凯歌讲述了三年来拍摄《梅兰芳》走过的心路历程,展示了自己创作《梅兰芳》的初衷,对老北京、旧时代的掌故也能信手拈来 D . 海峡两岸“大三通”启动,将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为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便利,而近年实施的“春节包机”终将寿终正寝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年我逃难至此,要不是你,我差点儿就没命了,以后但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是     , 也在所不辞。

②他们两个人在战场上可是一起       的好兄弟,哪里会为了这么点儿小事就闹意气呢?你尽管放心吧。

③在驱逐外侮、走向共和的过程中,既有        的英雄豪杰,也有贪生怕死的懦夫小人,我们鄙视后者,而敬仰前者。

A . 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B . 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舍生忘死 C . 舍生忘死  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D . 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出生人死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10小题)

1、《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诗句是            。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    

4、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①      ,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长歌行》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中 “俱怀逸兴壮思飞,③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过零丁洋》中“④            ”表明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5、今年,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在波音“未来飞行中心”作了精彩演讲,他说:1200年前,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了“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6、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王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9、      ,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0、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三、古诗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诗词鉴赏(共1小题)

1、阅读《奉使行高邮道中(之一)》,完成(1)--(2)题。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一)

党怀英②(金)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跲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②党怀英: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③蹚跲:拟声词,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首联中的什么词与尾联中的什么词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2)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五、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秋风台

人们都叫我徐夫人。一个很女性的名字。但我是把匕首,是天底下最锋利最毒性的匕首。

  我是徐夫人铸造的。徐夫人也不是女性,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壮士,可惜他已经死了。他是闻名战国的铸造师。铸造师是不应该参与政治的。所以徐夫人造出我来,就跳进了铸造炉里。在他融化的短暂过程中,他的灵魂就移植到了我的身上,我也就成了新的徐夫人。

  我被燕太子丹从赵国带到了燕国,交给了荆轲。我知道荆轲是另一个壮士。但我来到燕国,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荆轲。他那时候已经被太子丹拜为了上卿,整天住豪华公馆,食美味佳肴,赏珍奇玩物,阅天下美色。这真让我有些怀疑他壮士的身份,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蹭吃蹭喝的高级食客了。

  但太子丹好像很有耐心,整个夏天,他就陪着荆轲,纵容着荆轲。那天,在白洋淀畔的易水河边,划船累了,荆轲把我放在了一株柳树下,然后翘起长腿枕着一把蒲草呼呼睡去。太子丹守在他的身旁。雨后的蛙鸣潮水一样袭来,搅了荆轲的好梦。荆轲拾起瓦片向河里投去。蛙声还在继续。荆轲恼怒地起身寻找瓦片,没有找到。一抬头,太子丹捧来了一堆金瓦。他毫不犹豫地把金瓦全部掷进了河里,那蛙声立即止住了。荆轲拍拍手,又兀自睡去。

  游玩结束,离开易水河,他们骑着千里马返回蓟城。行到半路,荆轲对太子丹说,前面有个饭店,吃点东西再走吧,我肚子有些饿了。丹说,荆上卿想吃什么呢?荆轲下得马来,伸伸懒腰,这乡村小店,随便吃点吧,看看有没有新鲜的马肝,那玩意儿很下酒呢!

  果真还有马肝。马肝味道很鲜美。荆轲就多吃了一些,多喝了一些。我在荆轲的腰间随着他的身子不停地晃动,连我都被晃醉了。等我和荆轲晃到饭店门口的时候,一辆马车早已等在了那里。荆轲说,不坐车,我骑马,把那匹千里马牵来!丹说,千里马已经埋了,它的肝现在就在你肚子里!

  荆轲没说什么,依然摇晃着坐上了马车。

  回到蓟城,太子丹又设宴华阳台,还把荆轲的市井朋友高渐离请了来。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歌。荆轲拦住了高渐离,我整天听你的筑声,早就烦了,你歇会儿!太子,来点新鲜的怎么样?

  很快,太子就把虞美人叫来了。虞美人献上了一首《易水谣》。荆轲听着曲子,眼睛盯住了虞美人那双细腻灵巧的手,那手十指尖尖,毫无瑕疵,熠熠生辉。他不禁赞出声来,好。丹就笑着说,虞美人,你以后就专门为荆上卿弹奏吧!荆轲摆摆手,涨红了脸,不不不,太子,我哪能夺人所爱昵?我是说虞美人的那双手好,真是太好了,没有这双手,绝对不会有这样动听的音乐!

  宴会结束了,荆轲带着我返回公馆。茶桌上,太子早命人准备好了茶点。荆轲揭去了茶点上面的玉巾。令荆轲意想不到的是,一双手鲜活整齐地露了出来。我认识,那是虞美人的手。

  玉巾就在荆轲的手里慢慢地飘落在地,那玉巾我想还会飘落千百年。就在玉巾飘落的时候,我看见荆轲的嘴角抽动了几下,似乎有话要说,但没说出来。可我已经读懂了他的嘴角,他是想说,是时候了……

  夏尽秋来,真的是时候了。太子丹已经沉不住气了。秦军大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屯兵白洋淀边。大兵即将压过燕境。樊於期的头颅拿到了,燕地督亢地图准备好了,助手秦舞阳报到了。我已经被浸了剧毒。为了验证毒效,丹还拿囚犯做了实验。他用我划破了囚犯的皮肤。那个倒霉鬼只留出了一丝血,就无声无息地去了他早晚要去的地方。

  现在,我就躺在那个黑色的匣子里,包裹着我的是那张燕地督亢地图。在另一个红色的匣子里,躺着的是樊於期的人头。我在匣子里亢奋跳跃,把匣子弄得啪啪作响。

  我知道,丹已经把荆轲送到了易水河畔的秋风台。秋风激荡,天空昏暗,前途漫漫。荆轲慢慢地走上了秋风台。他望望卫国的方向,那里是他的家乡。他望望燕国的方向,那里是他客居的地方,是太子丹收留了他,给了他做大英雄的机会。他又望望脚下的易水河,他看见了他投掷在河里的金瓦……蓦然间,他一抖征袍,一伸脖颈,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呐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秋风台下的好友高渐离流着眼泪拼命地击筑和之,穿着白色衣帽的太子丹和送行的人群哗啦跪成了一片。

  荆轲歌罢,抱起两个匣子,连看也没看秦舞阳一眼,就上了车子。车子向西绝尘而去。我在兴奋的颠簸之中,却听到了荆轲喃喃地自语,太子,你太心急了,我在等一个人,那个人还没到啊!

  我们到了咸阳,去刺秦王嬴政。但我们没有成功。秦舞阳退了。荆轲死了。他先是被秦王刺中左腿,然后就是被肢解了八段。其实荆轲满可以刺杀秦王的,但他只是割下了秦王的半截衣袖。其实我也是满可以刺杀秦王的,因为我有徐夫人的魂灵。但我只是脱离荆轲之手穿过秦王的耳畔,深深地扎在了那个铜柱子上。来到了秦国,我才明白秦王是刺杀不得的。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不得不走这一遭。而我,为了成就荆轲,不至于让他成为千古罪人,我只能成为千古罪刃!就在我扎进铜柱的那一瞬间,我恍惚听到了易水河哗哗的水声和秋风台飒飒的风声,我终于明白,荆轲等待的那个人,其实是太子丹。是另一个太子丹。是能够让燕国强盛于秦的太子丹。

(1)概括荆轲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2)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事,叙述者“我”(徐夫人)是一把匕首,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作用。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

结论:

2、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