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区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契丹、党项、匈奴 B . 契丹、党项、女真 C . 党项、女真、回纥 D . 匈奴、回纥、吐蕃
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 都护府 B . 市舶司 C . 宣政院 D . 理藩院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建立隋朝 B . 隋灭陈,统一全国 C . 开凿大运河 D . 隋末战争爆发
4、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5、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开通后,洛阳城店铺云集,商业繁荣。下图中哪一序号表示洛阳城的位置(    )

A . B . C . D .
6、“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7、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B .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 . 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 D .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8、学习隋唐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9、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 B . 北宋 C . 南宋 D .
10、下列图片不属于民族友好往来事例的是(    )
A . 松赞干布塑像 B . 《步辇图》 C . 唐蕃会盟碑 D . 日本的钱币
11、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交通运输 B . 鼓风冶铁 C . 灌溉生产 D . 陶器制作
1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位君主(    )
A . B . C . D .
13、“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首诗词里的文皇指的是(    )
A . 隋文帝 B . 汉文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14、宋朝时,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这种商业区叫作(    )
A . 互市 B . 东市 C . 榷场 D . 草市
15、宋朝初期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的时代背景是(    )
A . 宋朝人贪生怕死,害怕打仗 B . 辽和金经常骚扰北部边境,宋朝军队战争特别多 C . 宋朝统治者轻视军队,缩减军费开支 D . 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
16、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统一蒙古   ②定都大都     ③灭亡南宋      ④建立元朝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17、下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

A . 台湾 B . 海南 C . 新疆 D . 西藏
18、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
A . 岳飞和陆秀夫 B . 陆秀夫和文天祥 C . 文天祥和岳飞 D . 岳飞和文天祥
19、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贤臣,下列君主和贤臣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宋高宗——文天祥 B . 唐玄宗—姚崇 C . 宋真宗—寇准 D . 唐太宗—魏征
20、下列历史上的帝王的正确排序是(    )

①隋炀帝     ②秦始皇     ③元世祖     ④宋太祖     ⑤宋高宗     ⑥唐太宗

A . ①②④③⑥⑤ B . ②①③⑤④⑥ C . ②①⑥④⑤③ D . ②①③⑤⑥④

二、判断题(共6小题)

1、唐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越窑的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这一时期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A . 正确 B . 错误
2、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佛法;后来,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A . 正确 B . 错误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也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A . 正确 B . 错误
4、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 . 正确 B . 错误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金对峙的时期。
A . 正确 B . 错误
6、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907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唐朝至此灭亡。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      ”之称。《      》一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      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军打退辽军,辽宋议和,史称“      ”。
3、1260年,      继承汗位,他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四、非选择题(共3小题)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在两宋时期,农业和商业和前代相比,都有很大的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三:唐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四:《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及所学推测当时哪种农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材料二中的北宋纸币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内容,说说南宋都城临安的商业和唐长安城的商业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2、阅读下列有关唐朝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玄宗)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夺人时。宽赋敛,节征徭,使天下无事。

——《唐大诏令集》

材料四:“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中的贞观是历史上哪位皇帝的年号?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二中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纵观唐朝历史,思考出现材料二这种景象的因素还有哪些?
(4)材料四这种局面的出现和唐朝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对唐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材料四: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正式确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这个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个官职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推行什么制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区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