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上陵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期中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 . 中华帝国的勃兴 B .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C .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D . 中华文明的起源
2、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

A . 北宋、辽、夏、金 B . 辽、金、北宋、夏 C . 北宋、辽、金、夏 D . 辽、北宋、夏、金
3、“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岳家军”抗击的敌人是(   )

A . B . 契丹 C . 西夏 D .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 灭亡西夏 B . 统一蒙古 C . 建立元朝 D . 定都大都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 . 唐朝末年 B . 北宋中期 C . 五代时期 D . 南宋时期
6、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是(  )

A .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 . 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7、“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8、“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 . 郑国渠 B . 白渠 C . 大运河 D . 都江堰
9、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 . 流求 B . 夷洲 C . 琉球 D . 赤嵌楼
10、“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 . 北宋与辽 B . 北宋与西夏 C . 南宋与西夏 D . 南宋与金
11、“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

A . 吐蕃 B . 回纥 C . 彝族 D . 白族
12、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

A . 魏征 B . 房玄龄 C . 杜如晦 D . 姚崇
13、“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________之间的分界线(    )

A . 北宋与西夏 B .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辽 D . 南宋与金
14、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5、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 .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 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 .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6、“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    )
A . 军功大小 B . 门第高低 C . 地方推举 D . 科举考试
17、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
A . 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 B . 商人用交子到扬州购买丝绸 C . 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D . 私塾先生教授《红楼梦》
18、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 .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 . 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 . 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劝民农桑,轻徭薄赋
19、唐朝有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 . 僧一行 B . 玄奘 C . 郑和 D . 鉴真
20、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
A . 曲辕犁 B . 筒车 C . 翻车 D . 水排
21、唐朝曾经盛极一时,享誉世界,但很快就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 . 开元盛世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农民起义 D . 靖康之耻
22、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南宋抗战派大臣是(    )
A . 于谦 B . 寇准 C . 文天祥 D . 戚继光
23、北宋时一位商人来到都城东京,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所,有说书唱曲的、卖药材、古玩字画的、甚至还有算卦的等等,请推断他到了哪里(    )
A . 交子 B . 瓦舍 C . 市舶司 D . 会子
24、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
A . 铁钱 B . 交子 C . 存折 D . 支票
2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包括(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南宋          ④元朝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根据材料回答: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此行目的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正式形式是在什么时期?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说明原因。(至少找出两处错误并说明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根据材料二,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如何管理的?
(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上陵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期中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