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1课《无端崖之辞》同步练习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加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è)漫      (zhuó)之 (yǐnɡ)人 B . (qūn)巡    (zhònɡ)    (shù)然 C . (shùn)目  巨(zī)        (qī)年 D . (là)之       黄(xù)       (shì)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 没而下。 B .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 . 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 . 王说之,益车百乘。
3、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 . 庄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 . 鲋鱼!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 . 吾得斗升之水活耳。                   然:然而。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无以为矣                           必以长安君为 , 兵乃出  B . 莫不若鱼者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其言 C . 其于大亦远矣                       樊迟未               D . 匠石运成风                          斧以时入山林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适矢复沓,矢复寓                六七十,如五六十   B . 得车之多也                            以利吾国 C . 言此                                  今其智反不能及               D . 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益其所不能
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B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D .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7、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 一悟万乘之主而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B .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 C . 揖御寇而 D .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 . “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C . “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领、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 . “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
9、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子三百金 贷:借给 B .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 活:使……活下来 C . 鲋鱼来!子何者邪 为:为了 D . 视车辙中 顾:回头
10、下列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积土成山,风雨兴

A .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 B . 于禽兽又何难 C .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 . 瞻之在前,忽在后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B . 子何为者邪 C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 .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 . 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 . 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 . 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 , 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 . 高考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吃了大亏。 C . 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 , 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 D . 中国羽毛球队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国倾城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B .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C . 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D . 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 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 . ④①②③⑤⑥ B . ②①③④⑥⑤ C . ②③①⑤⑥④ D . ④②③①⑥⑤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写出加线词的通假字。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趣灌渎:      

苍梧已北:      

2、解释加线的词。

而斫之:                   引盈贯       。

臣之死久矣:      

3、指出“郢人垩漫其鼻端”加线词的活用方法: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古义:       

今义:      

5、“子何为者邪?”是      句式。

三、问答题(共5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诫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下面的两个文言语句该怎样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②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矢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 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 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 也殆矣夫!”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一句说明了哪些道理?

5、“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寓言故事的寓义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1课《无端崖之辞》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