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彝良县2017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 . 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 .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3、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有(     )

A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 . 武王伐纣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北京人已经使用火
4、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韩非
5、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 . 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 . 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C . 爆发平民大起义                        D . 少数民族入侵
6、宏伟的长城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特征,秦朝时修的长城是为了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犯(    )

A . 匈奴族 B . 鲜卑族 C . 羌族 D . 氐族
7、“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曲《三国》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 . 建立更多的诸侯国 B . 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C . 铲除“异姓王” D . 弘扬儒家文化
9、“五谷杂粮”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东汉人赵岐将“稻、黍、稷、麦、菽(大豆)”列为五谷,可见水稻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 半坡人 B . 河姆渡人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10、“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 B . C . D . 炎帝和黄帝
1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等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那么,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郡县制
12、观察图1,其所反映的水利工程的建造时期是(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战国 D . 春秋
13、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14、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是(    )
A . 越王勾践 B . 晋文公 C . 楚庄王 D . 齐桓公
1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各种学派阐述自己的思想,相互辩论。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称为(    )
A . 百家争鸣 B . 百花齐放 C . 诸侯争霸 D . 诸侯割据
1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阐述自己的治国观点,因提倡“无为而治”和“以法治国”而爆发激烈争论的两家学派是(    )
A . 道家与儒家 B . 墨家与道家 C . 道家与法家 D . 儒家与墨家
1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刘邦、项羽起义 D . 绿林、赤眉起义
18、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发展,国家富裕,史称(    )
A . 光武中兴 B . 文景之治 C . 开皇之治 D . 贞观之治
19、图2为中国古代一种货币,上面雕刻着“五铢”二字。据此推断这些货币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朝
20、东汉中后期,造成政治黑暗,国家混乱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治者实行暴政 B . 少数民族内迁 C . 军阀割据混战 D . 外戚、宦官专权
21、《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A . 魏、蜀、西晋 B . 魏、蜀、吴 C . 吴、东晋、梁 D . 宋、齐、梁
22、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 . 《缀术》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水经注》
23、“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 .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 . 抵御了外来侵略 D .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4、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第三组,共五枚金银币。其中一枚为图3所示的祖冲之,在银币正面头像右上方有一圆形,其内部有“祖率”二字(国际上曾经有人提议将圆周率定名为“祖率”)。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今天我们纪念祖冲之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编撰了数学名著《缀术》 B .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 . 创制了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D . 他擅长机械制造
25、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继承了各种书体的优点。观察图4,以下评价最能体现图中王羲之书法特点的是(    )

A . 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B . 线条优美,人物传神 C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 . 刚柔兼备,气势恢宏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非井乙勿视,非弄乙勿听,非本L勿言。
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5中所示人物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核心思想和政治思想。
(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留下了许多名言,你还知道哪些?试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一位皇帝接受,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的古人类中有哪些使用打制石器?图7中所示的劳动工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这些工具的使用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书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9所反映的发明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由谁对这项发明进行了技术改进?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0是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关于如何管理地方有过一次著名的辩论。丞相王绾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不设置诸侯王),毋以镇之。”廷尉李斯则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然而后来)……相攻击如仇雠(仇人)……周天子弗能制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西周为管理地方而创立的制度是什么?诸侯有什么权力和承担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这场辩论中秦始皇最终会选择支持哪一位?他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所设立的制度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哪一种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什么?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于公元494年将都城迁到洛阳。之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他规定: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场改革运动?其主要的作用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哪一位历史人物?这场改革有哪些作用?
(3)任何改革运动要成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试从两场改革的历史背景出发,回答两场改革各顺应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云南省彝良县2017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