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
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 .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 .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 .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 . 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C . 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 . 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一支新的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C . 仪征市冬季正常最低气温为
D . 做一遍中学生眼保健操的时间约需50s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 . 监测核爆炸的仪器是超声波的应用
C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5、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B . 分子、电子、质子、原子
C . 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 . 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6、以上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 . 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 . 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 .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7、“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手影
平面镜成像
B . 摄影
光的反射
C . 投影
凸透镜成像
D . 倒影
光的折射








8、2017年4月22号我国“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
A . 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 . “天舟一号”飞船
C .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 . 地球
9、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
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
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在
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C . 前10秒,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0、如图使用共享单车需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 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发生漫反射,白色部分发生镜面反射
11、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 . OC必定是反射光线
C . OB可能是折射光线
D . BO必定是入射光线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盛水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图片
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
,他所看到的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琴声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2、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来辨别真伪.
3、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中要 (选填“吸”或“放”)热.
4、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
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 ,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



5、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这是任务调整后,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观众看到仪仗队整齐的队伍由于光沿传播到观众的眼睛,五星红旗呈现出红色是红旗
填“吸收”或“反射”
红光的缘故。


6、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 度;若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10度,则新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度。
7、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
图甲
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
图乙
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 像
建填“实”或“虚”
,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
写一种
.








8、小华站在挂在墙上的大穿衣镜前,距穿衣镜
的位置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
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的方向行走了2s后,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


三、实验题(共9小题)
1、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填“倒立”或“正立”
的
填“虚”或“实”
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2、如图所示是人们在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测量仪器,请你读出它们的示数。
(1)图甲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则物块的长度为 cm。
(2)图乙中温度计所示温度是
。

(3)图丙秒表的读数为 s。
3、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首先我们剪下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将它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可根据原理 。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填“路程”或“时间”
较难准确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填
大
或
小
的纸锥进行测量。







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
填“A”或“B”
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
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
,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
填“相同”或“不同”
。图
填“D”或“E”
所示的情形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个即可
。








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合理不合理
,理由是 。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填“厚”或“薄”
玻璃板进行实验。


(2)若有“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最好选用 玻璃板
填“茶色”或“无色透明”
进行实验。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填“前侧”或“后侧”
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4)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7、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填“甲”或“乙”
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要继续 热。

8、在利用光具座做
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时:


(1)小明同学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同一高度后,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其原因是 。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光屏如图甲所示放置时,在光屏上恰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
相同。


(3)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填“上”或“下”
移,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蜡烛、光屏不动,应将凸透镜向
填“上”或“下”
移。




(4)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
图中未画出
,这时需要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小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
、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6)小红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进行了两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在实验1中,她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在实验2中,她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该同学在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7)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填“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
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9、“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
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1)为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纸飞机材料的关系,应选择表一中的实验序号进行实验。
(2)综合表一信息,分析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3)若要寻找纸飞机最大飞行距离的发射角度,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发射角度进行进一步实验?。
(4)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三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二。若甲、乙、丙这三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
、
、
,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
从大到小排列
。





表二:三架纸飞机实验要求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小王开车去上海,在平直的公路上,轿车匀速行驶,速度表如图甲所示,小林某一时刻看窗外,恰好看到如图乙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从标志牌到上海还需 min。
2、某一时期,扬州开往黄山的K221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黄山路段的平均速度。
(2)假如列车用第一问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
次特快列车有11节车厢共长190m,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五、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甲,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如图乙,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为光心,F为焦点


3、如图丙,A图是一物体运动的
图像,请在B图中作出其对应的
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