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  )

A . 夜视仪 B . 验钞机 C . 灭菌灯 D . 遮阳帽
2、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 B . C . D .
3、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A . 向外旋转 B . 向内旋转 C . 向下旋转 D . 向上旋转
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7、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为39.5℃ B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 . 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D .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60dB﹣70dB
8、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9、为庆祝“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整个仪征城都进行了亮化美化,许多旧式路灯和景观灯都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10、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大 C . 在校园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 .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1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蒙蒙的白雾开始消散 B .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 . 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 .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12、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
A . B . 35° C . 45° D . 55°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星期一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话的声音是因为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      传播到你的耳朵里引起骨膜振动;每当老师讲完一句话后,都会从远处传来重复的声音,这其实是      现象。
2、真空中光速是      m/s,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你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m.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套反射光的装置,地球上的科学家向它发射了一束激光,测量出激光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约2.56s,则由此可计算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       m.
3、高温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      表面,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的水雾在玻璃的      表面,这两种水雾产生的原因      (相同/不同).
4、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把甲温度计放在电风扇下吹一会儿,发现它的示数      ,把乙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      ,这说明      
5、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这也可以说明光具有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6、喜迎“十九大”回顾五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了发射、空间实验和回收工作,下面几幅图是当时的一些情景,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将会      ;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火箭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护火箭不至于被烧毁,在火箭头部有一层特殊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熔化和汽化来      (吸热/放热),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地面各个测控站能准确用一种波对飞船进行遥控,这种波      (是/不是)超声波,因为      
7、电视遥控器是发出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频道的,我们根据声音的      不同可以“听出”是那位播音员在播音.夜深人静时要把电视音量调低,以免打扰别人休息,这是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表(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      (选填“北”或“西”)
(2)百叶箱中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均匀,这说明测温物质在测温范围内温度改变相同时,测温物质      的改变量相同.
(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这种温度计的好处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高,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中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 (1)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假设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2)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 (2)
A . 眼睛 B . 耳朵 C . 鼻子 D . 嘴巴
(3)如果图乙和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      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
(4)图丙中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 (4)
A . 静止 B . 向左运动 C . 向右运动 D . 无法判断.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在图中的月球运行轨迹上将发生月食时的部分描成实线

2、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如图,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两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身影,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五、实验题(共5小题)

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甲,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      (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2)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则图      (①/②)是沸腾前的情况。
(3)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一标准大气压
(5)小明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6)如下图F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用酒精灯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甲容器内的水      沸腾,乙试管内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
2、如图甲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如图乙,在某一时刻,用温度计测得物质的温度为      ℃.
(2)该物质熔化总共经历了      min;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图象CD阶段吸热升温比AB阶段      (填“快”“慢”或“一样”).
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 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 (1)
A . 光能否发生反射? B . 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 . 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 . 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4)从不同方向都能看硬纸板上的入射光线是因为光在硬纸板表面发生了      (镜面/漫)反射.
5、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2)
A . 三角形光斑 B . 圆形光斑 C . 蜡烛的正立像 D . 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