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 路旁的树木 C .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 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2、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 .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 . 禁止广场舞活动 C .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 .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 ℃,这个温度读作( )
A . 零下141度 B . 零下摄氏141度 C . 负141摄氏度 D . 摄氏负141度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 白光是单色光 B . 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 . 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 . 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 .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 .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6、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已知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 , 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 .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 . 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 .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 B .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 .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 .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透过容器的玻璃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 . 一直向左移动 B .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回到P点 C . 一直向右移动 D .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回到P点
9、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则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  )

A .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 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 . 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D . 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10、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五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他不懂得      的物理知识。
2、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      现象,冷冻室内四周有霜形成,这是      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      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4、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      (选填“实像”或“虚像”).
5、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      比木头大;冬天里,北方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2、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共5小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s1=2s2),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装置图(如图所示)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填“非晶体”或“晶体”)
(2)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烧杯中的水面应      (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3、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如图甲所示).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是:①      ;②      .
4、小威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如图所示是第一次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请你帮他完善如下操作。(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①在表中空格A、B、C、D内填写相应内容.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3

      

2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3

43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此时像比之前的      .(选填“大”或“小”)

③小威做到第2次实验时,如果用手挡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的像发生的变化是      

④小威做到第3次实验时,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了一点,此时,像会成在光屏的      半部分(选填“上”或“下”),如果想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⑤如果把物距调节到5cm,看到的像比第4次实验      (选填“大”或“小”).

5、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是铜做的,小何和小海等几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1)小何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a)所示,请指出其中的不符合题意是哪些:

      

      

(2)小海这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测工艺品的质量,步骤如下: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②天平平衡后,把工艺品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不符合题意的操作步骤是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工艺品质量为      g;

(3)接下来他们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步骤如下: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如图(c)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再把固体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d)所示),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则工艺品的体积V=      cm3
(4)测得该工艺品的密度为      kg/m3
(5)他们认为,如果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相等则工艺品不是铜做的。你认为此结论      (填“可靠”或“不可靠”)。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小明13:41乘坐出租车,13:56下车,下车时他看到车上显示的里程是7.5 km,则: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我市出租车3km内(含3km)的起步价是7元,超过3 km部分的里程按1.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计算小明打的花了多少钱?(保留到0.1元)
2、小梅今年3岁,她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但她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而且没有标注3岁孩子的用量。滴剂与糖浆的作用相同,但要安全有效服用,滴剂中含扑热息痛的质量必须相同,扑热息痛糖浆和滴剂的说明如图所示。则:

(1)每毫升糖浆和滴剂各含扑热息痛多少毫克?
(2)在安全的前提下,要达到治疗效果,小梅每次需要服用多少mL的滴剂?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十堰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