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北三中2018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检测题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2、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地控制了噪音产生的是( )
A . 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 . 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C . 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 . 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3、下列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 暖手宝通电后很快发热
B . 小孩子滑滑梯时屁股发热
C . 热气球点火后冉冉升起
D . 阳光下,纸片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会着火
4、如图是花样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摆出的漂亮造型,其中一名队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
B . 云朵
C . 队友
D . 太阳
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
自行车的刹车装一块橡皮
B .
汽车轮胎表面有凹凸的花纹
C .
登山时要穿防滑鞋
D .
给轮滑鞋的转轴加润滑油




6、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
露的形成
B .
雾的形成
C .
冰化成水
D .
霜打枝头




7、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 .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 . 绝缘体也能带电
D . 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8、如图甲,小敏在做“组成串联电路”的实验时,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老师告诉她是其中有一个小灯泡坏了,利用图乙中电器在下列中方法不能够检测出坏灯泡的是( )
A . 用一根导线分别与两个灯泡并联
B . 用一个电流表分别串联在图中的a、b、c三点
C . 用一个电压表分别与两个灯泡并联
D . 用一个小灯泡分别与两个灯泡并联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a、b为其两端点).闭合开关S,当滑片P在某一端点a时,电流表示数为0.1A,R2消耗的电功率为1W;当滑片P移动至某一位置c时,电压表示数为4V,R1消耗的电功率为3.2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片P在a点时,R1消耗的电功率为2W
B . 滑片P在b点时,R1消耗的电功率为0.6W
C . 滑片P在c点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1.6W
D . 滑片P在c点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4W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制品容易被磁化
B . 同名磁极互相吸引
C .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 .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为了美化教室环境,小华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盆盆栽花卉,放于水平窗台上,盆栽花卉的总质量为2kg,花盆底面与水平窗台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 则该花盆对窗台的压强为 Pa.小华每周一都要给花浇一次水,浇水后与浇水前相比较,花盆对窗台的压强将 (g取10N/kg).
2、王师傅装修房子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往楼上运送空心砖.已知装物箱重250 N,每个滑轮重50 N,每块空心砖重20 N(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若王师傅拉钢丝绳的力是600 N,则一次能匀速提升块砖.若某次提升中,钢丝绳受到的拉力是500 N,拉力的功率是250 W,则将空心砖匀速提升10 m,需要的时间是min.
3、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铁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4、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 ;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 。
5、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用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只电压表,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前提下,能测出灯L1和L2两端电压的电路图,他们设计的电路图中 图是正确的, 图是错误的.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6 V 3.6 W”的字样,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1 , 断开S2 , 小灯泡正常发光,小灯泡的电阻为 Ω;若再闭合S2 ,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4 A,则R的阻值为 Ω.
7、如图所示的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古文“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握柄)指南”.司南静止时能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 ,司南的握柄为该磁体的 (填“N”或“S”)极.
8、在光纤通信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 m/s,通信用的激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经过多次 (填“反射”或“折射”),从另一端射出,从而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9、广西企沙核电站建成后,将造福广西民众,核电站最后输出的是 能,核能属于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金属棒PQ用两根细软导线连接后悬挂在蹄形磁铁之间,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1”时,是演示 的现象;开关S掷向“2”时,是演示 的现象.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请你画出该入射光线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
2、请在图中完成三脚插座接入电路的连线.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小露用天平测木块的质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 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将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 往右盘中加减砝码.
(3)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木块的质量是 g.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通过实验步骤②③和④,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的关系;通过实验步骤②和步骤 ,可以测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通过实验步骤①④和 ,可以测出圆柱体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 , 可以得出F浮与G排的关系.
(2)图乙是物体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浸入水中深度变化的关系图.由图可知:物体的高度为 cm;物体浸没后,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 无关.
3、现有下列器材:学生电源(6 V),电流表(0~0.6 A,0~3 A)、电压表(0~3 V,0~15 V)、定值电阻(5 Ω、10 Ω、20 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 .(要求连线不得交叉)
(2)实验中依次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
(3)上述实验中,小强用5 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R换为10 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向 (填“A”或“B”)端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______. (4)
A . 50 Ω 1.0 A
B . 30 Ω 1.0 A
C . 20 Ω 1.0 A
(5)在(4)中的基础上当定值电阻为10 Ω时,对应的电流表示数为0.2 A,接着为了测量更多组数据,又提供了15 Ω、25 Ω、30 Ω、35 Ω定值电阻各一个,其中 定值电阻不能使用.
(6)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在如图丁所示位置,且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的原因是:
①电流表 ,②定值电阻 .
4、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甲、乙、丙三个容器内三根玻璃管液面相平)
(1)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 来比较甲、乙、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
(2)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比观察甲、乙容器中的玻璃管液面变化情况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
(3)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比观察 容器中的玻璃管液面变化情况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
(4)请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简要解释“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发热”: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2017年5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首潜告捷,如图所示,若将“蛟龙”号下潜看作直线运动,它在2 h内下潜4 km,“蛟龙”号重2×105 N,海水的密度取1×103 kg/m3. “蛟龙”号在下潜的过程中,求:
(1)它下潜的平均速度.
(2)它所受重力做功.
(3)它到达4 km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2、从贵港到南宁的D8271次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 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 km/h计算,求:
(1)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
(2)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六、综合题(共1小题)
1、在厨房里安装如图甲所示俗称“小厨宝”的电热水龙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旋转手柄S可处于冷水挡a、温水挡b或热水挡c,它的简要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虚线方框内有“小厨宝”的两个发热电阻(未画出),温水挡的发热电阻R1=44 Ω,电源电压为220 V.
(1)当S旋到b挡位时,求通电10秒电流产生的热量.
(2)当S旋到c挡位时,水龙头的电功率为2 000 W,求此时发热电阻的总阻值.
(3)请你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发热电阻的电路,并连接到相应的挡位和“d”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