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二)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而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其执政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 C .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 D . 重用有才能的人
2、《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今印度)、寻求佛教真经的(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法显  D . 戒贤
3、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4、“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A . 朝鲜 B . 印度 C . 日本 D . 越南
6、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西夏灭北宋 D . 蒙古灭南宋
7、“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是后世就哪一工程而发出的感慨(    )

A . 修建长城 B . 开凿大运河 C . 建赵州桥 D . 营建东都
8、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取功名的喜悦之情。这句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三省六部制
9、“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

A . 黄巾起义 B . 玄武门之变 C . 陈桥兵变 D . 安史之乱
10、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与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外海上贸易频繁。假如阿拉伯的商船入广州港,应向当地哪一机构申报通商事宜(    )

A . 宣政院 B . 市舶司 C . 江浙行省 D . 澎湖巡检司
11、签订“澶渊之盟”时的宋代皇帝是(    )

A . 宋太祖 B . 宋太宗 C . 宋真宗 D . 宋钦宗
1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 .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 .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3、关于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小红作了如下小结,其中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A .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B .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C . 宋朝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D .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北宋最后完成
14、岳父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 契丹统治者 B . 突厥统治者 C . 女真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15、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有座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的根本原因是(    )

A . 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B . 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 .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 .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6、下列搭配中错误的是(    )

A . 辽太祖—燕云十六州 B . 石守信—杯酒释兵权 C . 宋真宗—澶渊之盟 D .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
17、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 . 认识到君与民是因果关系的 B . 得到了人民的信任 C . 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D . 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18、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国家的统一 C .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9、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A . B . C . D .
20、唐朝时,某位少数民族首领在给唐朝皇帝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这位首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

A . 回纥 B . 靺鞨 C . 吐蕃 D . 南诏
21、你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    )

A . B . C . D .
22、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宋太祖
23、近年来历史影视作品常见于各大主流媒体,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相符合的是(    )

A . 唐玄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 . 李白使用“交子”支付给“正店”老板酒钱 C . 两宋时期,“瓦子”里演出时使用《本草纲目》为道具 D . 明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24、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
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徽之事者,则置宣慰
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3)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它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哪一年在A地被杀,从而使隋朝灭亡?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

(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