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波旁王朝复辟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集中说明了(  )

A . 法国保皇势力的强大 B . 实行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 法国人民不愿实行共和制 D . 共和制与法国无缘
2、法国七月革命的主要结果有(  )

①建立起七月王朝            ②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③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④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七月王朝统治时期,社会矛盾突出表现在(  )
A . 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 B . 金融资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 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 . 金融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
4、1848年2月22日清晨,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菲利浦一起床就宽慰惊恐的手下道:“人们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话音刚落,便爆发了(  )
A . 法国二月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法国六月起义 D . 法国七月革命
5、下列关于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火线是国家工场的解散 ②斗争矛头指向七月王朝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联合反抗封建势力 ④因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6、法国二月革命不久,路易·波拿巴在总统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当选,广大选民对他寄予的共同希望是(  )
A . 巩固共和政体 B . 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C . 渴望恢复帝制 D . 对外侵略扩张
7、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  )

①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8、有人评论说:“尚博尔伯爵(波旁王朝的后裔)是法国的华盛顿,是他建立了共和国。”其真实含义是(  )
A . 尚博尔伯爵的经历与华盛顿相似 B . 尚博尔伯爵起草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 尚博尔伯爵一手缔造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 . 尚博尔伯爵使君主派发生内讧,客观上有助于共和制建立
9、1791年,奥兰坡·德·戈兹女士发表了《妇女和女性公民权宣言》,直接对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提出质疑,因为《宣言》只把公民资格给予了男性。后来她被指控叛国,于1793年10月3日被送上断头台。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以“雾月政变”的发生为时代背景  ②《人权宣言》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③可用于研究“政治革命与女权运动” ④女性在革命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 ④ D . ②④
10、法国在民主制度确立过程中曾建立过三次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时共和制确立。第三共和国取代的是(    )
A . 波旁王朝 B . 法兰西第二帝国 C . 七月王朝 D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1、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督政府软弱腐败 B . 拿破仑有较高的威望 C . 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D . 法国面临着外国军事进攻的严重威胁
12、法国大革命后,帝制与共和制多次反复,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 .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D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3、法国近代民主道路上显著的特征是(    )

A . 共和派与封建势力、君主立宪派斗争异常激烈,过程曲折 B . 颁布了《人权宣言》,为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提供范本 C . 资产阶级比较软弱,未能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 D . 无产阶级积极参与,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4、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
A .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 .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 .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15、著名历史学家瑟诺博斯曾写道:“宪法曾赋予共和国总统以任命阁员之权,但没有决定在任何限度以内他可以真正使用这种权力……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几个政党联合轮流执政使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下列不符合作者对该宪法评论的是(    )

A . 宪法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各利益集团的权力平衡 B . 内容不全面造成的缺陷为当政者提供了很大解释空间 C . 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D . 议会有一定制约总统的权力
16、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在这段历史中,法兰西先后建立的三个共和国分别取代了 (    )
A . 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百日王朝   B . 波旁王朝/七月王朝/路易·波拿巴帝国 C . 波旁王朝/拿破仑帝国/七月王朝  D . 七月王朝/路易·波拿巴帝国/波旁王朝
17、英国、法国、美国民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 通过革命战争初步奠定了走向民主政治的基石 B . 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 . 各国的民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D . 三国的民主制度都在空间和人种上不断扩展
18、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舆论明显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                             
A . 议会 B . 法院 C . 内阁 D . 总统
19、“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是(    )
A . 法国女性的代表   B . 法国民族的象征 C . 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   D . 法国贵族的代表
20、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 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在英普联军护送下于7月8日回到巴黎,复辟波旁王朝。路易十八统治时期,国王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动议权,议会则是咨询性质的机构,表决法律和批准预算。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查理·菲利普登位,称查理十世。即位以后,他推行了一系列反民主的政策。1830年7月,查理十世下令封闭各报刊,并解散议会,修改选举法,规定只有拥有土地的人才有选举权。这使他十分不得人心。他对天主教的强烈热情和贵族政治的恶劣,引起人民的强烈敌意。由于人心浮动,自由派强烈不满,终于爆发了1830年7月革命。起义的人民于27日举事,只经过三天,政府军即溃败。继任者为路易·菲利普。路易·菲利普在右翼极端君主派和社会党人及其他共和党人之间采取中间路线,以巩固自己的权力。1846年,工农业萧条,人民普遍不满。他于1848 年2月24日逊位,波旁王朝统治结束。

  ——整理自《波旁王朝》

(1)根据材料,指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君主权力与议会权力的分配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理十世统治终结的原因,并分析这对路易·菲利普统治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和雇佣劳动者阶级的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 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年6月7日,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改革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制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

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引自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材料一中对拿破仑评价的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他的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3)材料三中的“法兰西民族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又是指什么?
(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的评价是否矛盾?为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12条 外国妇女与法国人结婚者,依从其夫的地位。

第148条 子未满二十五周岁、女未满二十一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亲的同意即可。

第213条 夫应保护其妻,妻应顺从其夫。

第228条 妻仅于前婚解除后满十个月,始得再婚。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7条 以下权利依添附权归属于原物所有人:土地产生的天然果实或人工果实;法定果实;家畜繁殖的小家畜。

——《拿破仑法典》

(1)结合材料内容,评价《拿破仑法典》。
(2)有人说《拿破仑法典》歧视妇 女,一无可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如何认识《拿破仑法典》的缺陷?
5、阅读下列材料:

油画《自由引导人民》

反映1830年七月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1831年5月1日,这幅作品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即被收起,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后因时局变化,作品被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的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德拉克洛瓦的这幅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而这幅作品的境遇则直接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法国政局的巨大动荡。

(1)1830年七月革命的对象是谁?这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1831年这幅作品以“太革命了”为由被收起并归还作者。官方“太革命了”的理由反映了当时法国的什么现象?
(3)1848年二月革命中,法国人民为什么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这次革命的结果如何?
(4)为什么这幅作品直到1874年才被再度展出?从1874年起《自由引导人民》在卢浮宫永久展出反映了法国政局的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5)谈一谈欣赏这幅作品的感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