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4 二氧化碳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
A . B .    C . D .
2、用某同学利用废旧的粗铜丝、药水瓶组装成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 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CO2 C . 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 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 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B .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C . 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D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4、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 收集气体 B . 验满 C . 加入药品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5、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B .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在锥形瓶中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适量的石灰石 C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用手捂住试管外壁,后把导管放入水中 D . 使用胶头滴管时吸液时,先在试剂瓶外挤去空气,后伸入试剂瓶吸液
6、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 B . 制气   C . 收集 D . 验满
7、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 .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 , 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 .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 .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 . 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B . 过滤操作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C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没有稀盐酸了,可以用稀硫酸来代替
9、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 . 汽油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 C . 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 . 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10、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 . 反应条件相同 C . 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 .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许多物质在人类的生存、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现有①大理石 ②稀硫酸 ③氢气 ④氧气 ⑤二氧化碳五种物质.请你从中选出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填在空白处(填序号):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

(2)理想的高能燃料是       ;

(3)可用于灭火的是       ;

(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2、

 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C的作用:       , 无水CaCl2的作用:      

(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

3、

 “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2)除去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把混合气体点燃

c.把混合气体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康康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      ;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答出2条即可).


5、如图,将一支盛有CO2的试管倒立在一个装满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可以看到      现象;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用文字叙述).
(4)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      ,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为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了图中已有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I装置和J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G,除去HCl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3)某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火焰不灭,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其中一条)
3、如图A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你回答:

(1)a仪器的名称为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小雨同学按图A方式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溶液未出现浑浊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4)为了制取方便,小林同学设计了如图B,C,D三种改进装置,你认为能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填序号).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

关于蜡烛的实验探究:小敏是某班的小小化学家,最近对蜡烛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有      ,其中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2)先用一木筷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了如图(a)上所示的圆弧状焦黑斑,其产生的原因是      

(3)如图(b),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普通漏斗,用一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颈口处,可观察到火焰      ,是由于      .(c)斜插入蜡烛焰心时,观察到漏斗颈口处产生了黄色火焰,这是由于      

(4)如图(d),他在B烧杯中先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分别点燃四支蜡烛,然后在B杯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将C烧杯倒罩在高矮不同的两支蜡烛上.在A、B两烧杯中,蜡烛先熄灭的是      ,是由于      .C烧杯中先熄灭的是      ,是由于      

2、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       

(1)
A . NaOH溶液 B . NaCl溶液 C . Ca(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      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 , 将分液漏斗中装的      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4 二氧化碳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