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1 空气与氧气 同步测试(2)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


A . 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 . 发出明亮的白光 C . 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 集气瓶变热
2、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氧气 B . C . 纯碱(Na2CO3) D . 氢氧化钙[Ca(OH)2]
3、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 . 铁丝生锈 C .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薄层细沙 D . 铁丝的温度太低,无法燃烧
4、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
A . 木炭 B . 红磷 C . 二氧化碳 D . 铁丝
5、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 .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C .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 D . 氧气不易溶于水
6、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B .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度 C .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 .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7、有A、B、C三种物质,A是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由此推断:A为      ;B为      ;C为      。(填化学式)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      ,这个变化是      变化。
(2)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      。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内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为什么?      
(3)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4)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9、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取一个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且图甲所示的方式比图乙所示的方式燃烧得更剧烈。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2、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毫升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毫升、50毫升、75毫升、100毫升、125毫升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集气瓶标号

1

2

3

4

5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9%

36.8%

44.7%

52.6%

60.5%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A . 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复燃 C . 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请你再举一例,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1 空气与氧气 同步测试(2)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