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7 压强 同步测试(3)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 .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 .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 . 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2、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的孔。纸盒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下图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3、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获得下表数据。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

A .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 .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 . 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 液体压强与面积的关系
4、液体压强使拦河坝底的水喷射而出,那么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 . 坝的宽度 B . 水的体积 C . 水的深度 D . 坝的高度
5、一只烧杯放在斜面上,烧杯内盛有某种溶液,如图所示,则该溶液对杯底A、B两点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是 ( )

A . pA>pB B . pA=pB C . pA<pB D . 无法确定
6、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大小的是(   )

A . 木桶的粗细 B . 木桶的轻重 C . 最短的一块木板 D . 最长的一块木板
7、如图所示,甲、乙是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A、B两点所在深度相同,P1、P2。分别是A、B两点液体向下的压强,p3、p4分别是C点液体向下和向上的压强,则p1      P2;P2      P3;P3      P4。(填“>”“<”或“=”)

8、“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 >h1 =h2 >h3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      反映出来。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      图。
(3)比较图a和图d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9、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

A . P1>P2 B . P1<P2 C . P1=P2 D . 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      (填“>”“=”或“<”)p

1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稍后老师拿出如图乙所示的压强计准备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而小明认为没必要,利用图甲装置即可。于是小明将图甲装置缓慢地浸入水中,他将观察到      。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甲、乙装置中哪个装置更适合,并说明理由。      

12、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 , 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A和FB , 则 ( )

A . pA>pB;FA>FB B . pA<pB;FA=FB C . pA=pB;FA<FB D . pA<pB;FA>FB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3.7 压强 同步测试(3)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