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 但丁——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神曲》 B . 哥伦布——近代著名的航海家——发现美洲新大陆 C . 牛顿——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 爱因斯坦——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下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A . B . C . D .
3、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 B . 新经济政策 C . 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 D . 斯大林模式
4、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秦朝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7、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8、孟郊在《登科后》一诗中描写到:“昔日龌龊不足挂,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教育事业 B . 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 . 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 D .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9、“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 . 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 . 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C . 活字印刷书的发明 D . 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太祖设立军机处

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C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A . A        B . B        C . C        D . D
11、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管、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重农抑商 C . 对外开放 D . 休养生息
12、“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 . 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 . 曾被译成多过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 .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B .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地区 C .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14、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此“摇篮”是(    )
A . 古巴比伦 B . 古代印度 C . 古代希腊 D . 古代罗马
15、“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对以上材料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 该材料摘自《权利法案》 B .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C . 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 . 日本明治维新 B . 俄国1861年改革 C . 美国南北战争 D . 俄国十月革命
17、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潮的杰出代表是(    )
A . 莎士比亚 B . 但丁 C . 达·芬奇 D . 伏尔泰
18、有这样一种观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花”。可以支持之一观点的理由是(    )
A .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B .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 . 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D . 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19、2017年5月14-15日,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元首和130多个国家的政要,在北京参加了第一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
A .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建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执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五: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 ,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事谁?他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
(4)材料四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宣政院”的设置是该王朝创立的哪一制度的延伸?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内容,完成材料中的部分。并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2、英、美、日、俄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总结它们的崛起历程和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试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抓住各种有利的外部机遇……同时,注重激发自身内部潜力,如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罗斯福的“试验”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新的经济时代”指什么?
(3)材料三所指的二战后日本崛起的主要内因是什么,并说明日本取得了怎样的经济地位?
(4)为解决材料四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写出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的战役。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3、某班同学对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展开探究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材料一: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探究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材料三:欧洲的许多工业区都已遭到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般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全球通史》

材料四“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探究三: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局】

材料五: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1)图一到图三反映了20世纪以来形成的哪两大国际格局?
(2)材料中的两次战争分别指什么?
(3)据材料三,分别概述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世界经济领导权“转到大西洋彼岸”是指转到哪里?
(4)分析材料四,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情况。
(5)分析材料五,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是哪一事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反映了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