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3.2 燃烧和氧化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
主要原因是()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
(1)2Na+C12 2NaCl(2)2Mg+CO2
2MgO+C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 ②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③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①根据这个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 (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①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的氧气质量 .(填“偏多”、“偏少”或“不变”,下同).
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为10mL,实际量取水的体积比10mL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a)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①将3.0克氯酸钾和1.0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②将3.0克氯酸钾和1.0克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
【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b)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温度/℃ | 二氧化锰用量/g | 氧气体积/mL | 反应所需时间/s |
① | 5 | 12 | 20 | 0.2 | 125 | 11 |
② | 30 | 12 | 20 | 0.2 | 125 | 2 |
③ | 30 | 12 | 40 | 0 | 125 | 148 |
④ | 30 | 12 | 90 | 0 | 125 | 82 |
问题二:写出以上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问题三: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