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中的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B . 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 .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2、乙烯可通过石油裂解获得。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以用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B . 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 .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 在一定条件下,可自身加成形成聚乙烯
3、下列有关乙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不溶于水 B . 不与金属钠反应 C . 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 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4、下列有关对苯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C . 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 D . 50~60℃时,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
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 . CH3COOH B . NH4Cl C . NH3·H2O D . H3BO3(硼酸)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 B . 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 . 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D . 对于有气体作为反应物的体系,增大压强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
7、已知:△G=△H-T△S,当△G<0,反应能自发进行,△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B . 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C .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D .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8、下图是原电池示意图。当该电池工作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B . 铜片表面有气泡 C .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 . 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A中测定锌粒与1 mol/L稀硫酸反应速率,只需测定注射器中收集氢气的体积 B . 图B装置中进行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测定中和热,使温度计温度升高的热量就是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的热量 C . 图C酸碱中和滴定中,可以在滴定过程中用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以减小实验误差 D . 图D滴定管中读数为26.50mL
10、某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H2(g) + N2(g)  2NH3(g)  △H<0,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判断下列有关t1时刻条件变化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 .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NH3浓度的同时减小N2浓度 B .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N2和H2 C . 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容器的体积 D .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反应温度
11、在0.1mol·L-1NH3·H2O 溶液中有如下电离平衡:NH3·H2O NH4++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 加入少量 0.1 mol·L-1盐酸,溶液中c(H+)减小 D . 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 可在加热条件下加入NaOH溶液 B . 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成黄色 C . 含有KI和H2SO4的混合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D . 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中加入适量的石膏(CaSO4)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
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C .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固体,c(H+)均明显减小 D . 100 mL 0.1 mol/L的两种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1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m点所示的溶液呈酸性 B . n点所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C . p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NaOH D . 该图所对应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15、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 H2O2 = 2Fe2++ O2↑+ 2H+ , ② H2O2 + 2Fe2+ + 2H+ =2Fe3++2H2O,

t / min

0

2

4

6

V(O2) / mL

0

9.9

17.2

22.4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 3.33×10-2 mol/( L·min) B . 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 .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 反应2H2O2(aq) = 2H2O(l) + O2(g)的△H > 0
16、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可表示为:X(g)+Y(g) 2Z(g) B .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C . 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600 D .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再达新平衡,平衡常数增大
17、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高纯度纳米级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2 H2O(g) 2 H2(g) + O2(g)   ∆H>0,实验测得反应体系中水蒸气浓度(mol/L)的变化结果如下:

序号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60

温度T1 / 1号Cu2O

0.0500

0.0492

0.0486

0.0482

0.0480

0.0480

温度T1 / 2号Cu2O

0.0500

0.0490

0.0483

0.0480

0.0480

0.0480

温度T2 / 2号Cu2O

0.0500

0.0480

0.0470

0.0470

0.0470

0.04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前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 = 7×10ˉ5 mol/( L·min) B . 实验①、②条件下的平衡常数相等,且小于实验③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C . 2号Cu2O的催化效率比1号Cu2O的催化效率高 D . 实验时的温度T2高于T1
18、恒温恒容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MgSO4(s)+CO(g) MgO(s)+CO2(g)+SO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MgSO4)/mol

n(CO)/mol

n(SO2) / mol

0

2.0

2.0

0

2


0.8


4



1.2

6


   1.2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2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υ (CO)=0.6 mol/(L·min) B . 4 min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再向容器中加入了2.0 mol的SO2 C . 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 若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容器中MgSO4、CO均为1.0 mol,则平衡时n(SO2)=0.6 mol
19、T℃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 C(s) △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 . 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C . 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D . T℃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20、用0.1 mol/L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 mol/L的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 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X的电离平衡常数Ka约为1×10-5 B . M点对应溶液中:c(HX)< c (X-) C . P点对应溶液中: c(Cl-)=0.05mol/L D . N点对应溶液中:c(Na+)>c(X-)>c(OH-) >c(H+)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      
(2)将TiCl4加入热水中生成TiO2.xH2O      
(3)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4)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H4Cl溶液,沉淀溶解      
2、用NaOH标准溶液对某醋酸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品有:0.2000 mol/L的NaOH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pH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2)为标定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用0.2000 mol/L的NaOH溶液对20.00 mL醋酸溶液进行滴定,几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20.05

20.00

19.95

该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为      (保留小数点后四位),上述标定过程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CO2的固定和利用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CO2加氢合成甲醇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减排压力,而且还是CO2综合利用的一条新途径。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甲醇的理论产率与反应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下列措施能使CO2的转化率提高的是_____。 (1)
A . 增大压强 B . 升高温度 C . 增大投料比 D . 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
(2)在220℃、5.0MPa时,CO2、H2的转化率之比为      。 
(3)将温度从220℃降低至160℃,压强从5.0MPa减小至3.0MPa,化学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2的转化率将      。 
(4)200℃时,将0.100 mol CO2和0.275 mol H2充入1 L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若CO2的转化率为25%,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如图所示是101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1 mol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热44 kJ,结合本题(1)、(2)信息,推知:4HCl(g)+O2(g)= 2Cl2(g)+2H2O(g) ΔH=       kJ/mol
3、常温下,某同学将盐酸与氨水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氨水浓度/mol·L-1

盐酸浓度/mol·L-1

混合溶液pH

0.1

0.1

pH=5

c

0.2

pH=7

0.2

0.1

pH>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所得混合溶液c(OH-)=       mol·L-1
(2)②中,c      0.2(填“>”“<”或“=”)。
(3)③中所得混合溶液,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①、③所用氨水中的 :①      ③(填“>”“<”或“=”)。
4、为了研究难溶盐的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向2 mL 0.005 mol/LAgNO3溶液中加入2 mL 0.005 mol/LKSCN溶液,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取1 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2 mol/LFe(NO3)3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3:向步骤2的溶液中,继续加入5滴3 mol/LAgNO3溶液。

现象a , 且溶液红色变浅。

步骤4:向步骤1余下的浊液中加入5滴3mol/LKI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已知:25℃,Ksp(AgI,黄色)= 8.3×10‾17 ,Ksp (AgSCN,白色 )= 1.0×10‾12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3中现象a是      
(2)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步骤4的实验现象      
(3)向50 mL 0.005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50 mL0.005 mol/L的KSCN溶液,若混合后溶液体积为200mL,则溶液中Ag+的浓度约为      mol/L 。
5、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8 mol PCl5 , 反应PCl5(g)  PCl3(g) +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0

50

150

250

350

n(PCl3) / mol

0

0. 56

0. 75

0. 80

0. 80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mol/( L·s) 。
(2)T℃时,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2 mol PCl5、0. 40 mol PCl3 和0. 20 mol Cl2 , 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选填“>”、“=”或“ <”)v(逆) 。
(3)T℃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6. 0 mol PCl3 和6. 0 mol Cl2 , 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PCl5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某种草酸晶体(H2C2O4·X H2O)中结晶水分子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分析天平称取草酸晶体1.260g,将其配制成100.00mL待测草酸溶液;

②用移液管移取25.00mL待测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入适量硫酸酸化

③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三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滴定

第二次滴定

第三次滴定

待测溶液体积(mL)

25.00

25.00

25.00

标准溶液体积(mL)

9.99

10.01

10.00


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KMnO4标准溶液应该装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2)H2C2O4在溶液中与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到达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4)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若滴定开始时仰视滴定管刻度,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X值      

②若滴定管水洗后直接加入KMnO4标准溶液,则X值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