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8小题)

1、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 .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2、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 恒容,充入N2 C . 恒容,充入He D . 恒压,充入He
3、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 . 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 .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 .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4、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根据能源的分类,下列全部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A . 天然气    蒸汽    风力 B . 石油    流水    天然铀矿 C . 原煤      核能    电力 D . 焦炭    酒精    潮汐能
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A . Mg2+ 1s22s22p6 B . F     1s22s22p5 C . Ar  1s22s22p63s23p6 D . Cr     1s22s22p63s23p63d44s2
6、室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 是3,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 )
A . 1×10-11 mol·L-1 B . 1×10-3 mol·L-1 C . 1×10-7mol·L-1 D . 0.1 mol·L-1
7、图中烧杯中盛的是天然水,铁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 . ⑤>②>①>③>④ B . ⑤>②>③>④>① C . ④>③>②>①>⑤ D . ④>③>⑤>②>①
8、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不能是(   )
A . MgO B . Mg(OH)2 C . NH3.H2O D . MgCO3
9、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测试水果电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金属片A是正极,则该金属片上会产生H2 B . 水果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 此水果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D . 金属片A、B可以一个是铜片,另一个是铁片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溶液温度明显升高,pH增大 B .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 Ag+(aq)+Cl- (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减小 C . 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 . Na2CO3溶液中:2c(Na+)=c(HCO3-)+c(H2CO3)+c(CO32-)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当反应aA(g) bB(g)+c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原来的55%,则(   )
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 a>b+c C .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 D . 以上判断都错误
12、环保、安全的铝­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Cl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B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 .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 . 用该电池做电源电解KI溶液制取1 mol KIO3 , 消耗铝电极的质量为54 g
1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颜色 B . 容器内压强 C .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 . 混合气体的密度
14、现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pH

11

11

3

3

A . 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 . ②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C . V1L④和V2L②混合,若混合后溶液pH=7,则V1=V2 D .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③>④
15、已知:CO(g)+H2O(g) CO2(g)+H2(g) ΔH=-41 kJ·mol1。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过程体系的能量变化

CO

H2O

CO2

H2O

1

4

0

0

放出热量:32.8 kJ

0

0

1

4

热量变化:Q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 . 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 . 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 D . 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16、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V0的HX、HY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HX):a>b B . HX、HY都是弱酸,且HX的酸性比HY的弱 C .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a<b D . lg  =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HX、HY和H2O的挥发),则 减小
17、汽车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CO2(g)+N2(g)  △H<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B .     C . D .
18、500mL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6mol·L-1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mol电子 B . 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mol·L-1 C . 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D . 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mol·L-1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g)和B,发生反应:xA(g) +2B(s) yC(g)   △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可确定x:y=      
(2)0 -10min容器内压强       (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3)推测第10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填编号,下同);第16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①减压 ② 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 降温⑥ 加催化剂

(4)若平衡1的平衡常数为K1 , 平衡II的平衡常数为K2 , 则K1      (填“>”“=”或“<”)K2
2、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对电化学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甲池为装置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甲池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导线中通过      mol电子。
(3)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NO3-的浓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其他条件不变,若用U形铜棒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铜棒称量,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乙池中的某盐溶液是足量AgNO3溶液,则乙池中左侧Pt电极反应式为      ,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要使乙池溶液恢复原来浓度,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化学式)。
3、某探究性学习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利用H2C2O4 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试验温度/K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

KMnO4溶液(含硫酸)

H2C2O4溶液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93

2

0.02

5

0.1

3

t1

B

T1

2

0.02

3

0.1

V1

8

C

313

2

0.02

V2

0.1

5

t1


(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       (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      ,T1=      ;通过实验      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利用实验B 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       
(3)实验二: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反应开始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生成H2的体积;

(c)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上图乙)。

根据反应的图像(图乙)分析:0-lmin盐酸与镁反应比1-2min反应快的原因:      

(4)对照实验:用20mL 水代替酸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当水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的活塞      (填“会”或“不会”)向右移动。

问题分析:针对上述现象,上图中气体发生装置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若合理,则忽略下问;若不合理,请改进上述装置使其变成合理的装置图:       (用必要的文字或装置图进行回答)。

4、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O2 , 还含有少量(Hg2+等)重金属化合物杂质。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 , 还含有SiO2和Al2O3等杂质。工业上采用同槽硫酸酸溶等工艺制备碳酸锰并回收硫酸铵,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Ksp[Al(OH) 3]=1 3×10-33 , Ksp[Fe(OH) 3]=5.3×10-38 , 金属离子的浓度小于1×10-6视为沉淀完全。)

(1)为了提高锰元素的浸出率,在“浸取”时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      等。

(2)流程“氧化”中加入MnO2与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滤渣2”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4)流程“除重金属”时使用(NH42S而不使用Na2S的原因是      
(5)流程“50℃碳化”得到碳酸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生成的碳酸锰产品需经充分洗涤,检验产品完全洗净的方法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