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6第四单元第二课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8小题)
①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 ②天主教神权思想的强化
③教皇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④新建筑材料的推广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琪罗的名作《哀悼基督》,其根本用意是 ( )
①达·芬奇 ②米开朗琪罗 ③伯拉孟特 ④拉斐尔 ⑤贝尔尼尼
①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 ②天主教神权思想的强化
③教皇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④新建筑材料的推广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亘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
材料二 拉斐尔抛弃了伯拉孟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材料三 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琪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米开朗琪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琪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圣彼得大教堂成为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图一
图二
材料一
科隆大教堂(建于中世纪) 佛罗伦萨大教堂(建于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意大利第二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建于1296年~1436年。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最大成就是创新,如大穹顶不用支柱,椭圆形,建筑材料较轻,空心的内外两层,采光充分,等等。它解决了穹顶跨度大的难题,这个高大的圆穹顶相当醒目,形成佛罗伦萨的中心。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人们形容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汛”、“报春花”。
综合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著名壁画(2幅)
《雅典学院》 《创世纪》(整体与局部)
材料二 “这(引者注:指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伯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半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伯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