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①批判资本主义 ②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③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④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
①批判资本主义 ②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
③设计理想社会的蓝图 ④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材料一 1831年11月21日,里昂织工在“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下举行起义。战斗三天,控制全城。12月3日为政府军所镇压。1834年4月9日,里昂工人为反对政府实行反结社法案,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举行第二次起义。经过六天战斗,最后被镇压。
材料二 欧文在1825年10月发表的一篇演说中,阐明了他创办“新和谐公社”的目的。他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
材料三 如今马克思在西方重受关注,与他天才般的预见能力分不开。今天的西方世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同,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确实是朝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方向发展,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跨国公司、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都似乎是在一一验证《共产党宣言》的预言,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
“乌托邦”一词源于希腊文,“乌”即没有,“托邦”即地方。1516年,英国人莫尔在他的名著《鸟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描绘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海外孤岛上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1839年,法国经济学家洛姆·布朗基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用来泛指 ① 。19世纪初,圣西门、 ② 、 ③ , 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 ④ 的来源之一。